近年来,港城悄然出现了一些专业化超市,它们与大型综合超市的大而全不同,走的是专而精的经营道路。
这些专业超市将消费者最关心的方便、价格、购物环境、售后服务和品牌等因素很好地融为一体,为消费者了提供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
但是当下,一些跨国零售企业纷纷高调进驻港城,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港城超市零售业界时下更是一片“刀光剑影”。
在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专业化超市生存状况怎样?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悄然兴起在港城
在港城,最早以专业化形式出现的专业超市当数零食超市。目前,某个全国连锁的品牌食品超市,在港城的新浦和墟沟都设有店面。在陇海路,记者来到一家这样的零食超市,这家仅约20平方米的店,聚集了上百种零食供顾客选择,包括干果、饼干、肉干、豆类、巧克力等,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的进口果脯类食品。这家超市登陆港城后,很快得到了年轻人和小孩的热捧。店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顾客以年轻人为主,但也卖一些无糖的中老年零食,店内的商品适合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在离这家超市大约200米远的地方,最近新开了一家专营进口食品的超市,面积也只有25平方米,但装修很有档次。超市主要经营高档的进口食品,包括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食品和法国的原装红酒,附带着销售一些国内的小食品。
记者经实地调查后发现,在港城,食品类的专化业超市还有本土的的小上海糕点厂食品超市、万千糕饼等食品超市。此外,活跃在港城大街小巷的还有水果、农产品、土特产、电脑、电动车配件、汽车配套用品、电话吧等专业化超市。
专业超市经营有喜有忧
与传统超市相比,专业化超市一次性把某一类产品尽囊店中,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自从离家不远处开了一家水果超市后,李女士买水果便会到水果超市去。以前,她都是到大型超市购买水果,每次都买很多。现在就方便多了,而且每次不用买多,总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她说:“水果超市离家比较近,环境好,卫生干净,质量有保证。”
据港城某特产超市的销售人员介绍,到超市购物的顾客大多是回头客,他们对超市的忠诚度很高,来过一次后,就会经常来。但由于房租、装修、铺货等高昂的费用,决定了超市的商品价格相对要高一些,这让部分市民一时还无法接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业化超市目前的经营状况有喜有忧,有的生意红火,而有的却在勉强维持。
当下,专业超市在港城经营情况不错的要数食品类超市了。这些专业超市一般都是以连锁、分店的形式经营,多实行会员制。它们靠分布在港城的多个网点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以会员价、积分有奖等形式来吸引消费者。例如,某知名品牌的零食超市目前在港城有4家连锁店,各连锁店的商品价格一样,会员卡也通用,在连锁店的任何一家店铺购买商品,积分都是有效的。小上海糕点厂的食品超市在新浦开设两家。食品类专业超市经营状况良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价格都不太贵,且与市民的生活联系紧密。
与食品类专业超市的红火不同,另一些专业超市的生意就不是很好。投资成本高是导致这类专业超市赔钱的一个重要原因。龙河南路某家水果超市开业刚三个月时间,店铺面积大概有60多平方米,店内除了时令性的苹果、毛桃、西瓜外,也销售一些圣女果之类的高档水果。据店主介绍,这个超市一年的房租11万元,加装修、铺货费等其他的费用,总共投资15万元。记者发现超市内的水果价格比路边流动摊贩的同类产品要贵上0.5到1元钱不等。店主告诉记者:“原本以为靠近农贸市场生意会好一些,但是绿园南路的一排铁皮房市场就有多家卖水果的店,加上门口路边的流动水果摊位,都对店铺的生意冲击很大,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赔300元钱。”
商品季节性强也是影响专业超市经营的重要因素。对于土特产超市来说,只有在旅游季节,来旅游的人多了,生意才会好一些。还有一些土特产,因为夏季天太热而不能长时间保存,生意也不理想,记者在苍梧路一家北京老特产超市看到,袋装的糖葫芦已经有点融化,店内的货柜也没有摆满商品,空了很多。该店销售人员说:“等中秋节以后,会有大量的新产品上市,生意就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