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消费税上调“伪洋酒”狂欢
来源:  2015-12-21 07:52 作者:

  前不久,在成都举办的一个葡萄牙红酒庄园的酒会上,经销商位置座无虚席,会场也是人头攒动。一个叫John的外方十分困惑地看着与会的热闹场景,询问一位专家,我们酒庄每年只不过卖1箱(按集装箱计算,约12000支),居然要这么多经销商来做,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位专家微笑着和这个老外寒暄了几句后,转过头告诉我,其实他的1箱酒到了中国,到市场上的恐怕连100箱都不止。

  业内人士都知道,其实不仅仅是红酒,其他洋酒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也是如此,那些被稀释到国内市场的“伪洋酒”无处不隐射出了中国商人的“智慧的光芒”。

  成都一位酒圈里面浸淫多年的朋友曾跟我坦言,“伪洋酒”已占到成都酒吧洋酒消费的60%,不仅如此,“伪洋酒”产销一条龙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伪洋酒”外观上和知名的洋酒玩着“李逵和李鬼”的游戏,酒瓶外观一模一样,英文标识也只是稍微改动其中的一两个字母,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其中“奥秘”。

  随着各地酒吧同质化的加剧,一些所谓营销公关公司开始介入酒吧的日常经营。这些营销公关公司本来以前就是从事娱乐行业的,见到酒吧利润高,纷纷“驾轻就熟”地涉足酒吧业。

  以成都为例,“伪洋酒”最常见的营销手段就是包台,即200元—400元/桌包下一个10到20多个不等的桌位,大的营销公司包得更多。

  如果今晚这桌无客,钱由营销公司赔给酒吧。营销公司还要高价请来许多酒水促销小姐,一般促销小姐从每瓶酒中提成100元。

  因为营销公司包台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如果销售批发进价达160—180元/瓶的原装洋酒,经营风险很大。于是,国内生产的低档的“伪洋酒”,冒充原装进口洋酒,自然就成了这些酒吧的主角。

  我曾经走访过成都周边某加工国产“伪洋酒”的工厂,说句实在话,管理和生产还是比较规范,甚至超过了一些地产酒品牌生产企业,但是产品的成本充其量十几元钱,加上6瓶至8瓶软饮为一套,成本不到40元,利用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懂洋酒的消费经验,以次充好卖给泡吧族,泡吧族喝洋酒都是兑了饮料,消费者靠品尝根本辨别不出洋酒的品质。

  一些酒吧老板为了早日收回成本,也对此不闻不问。巨大的利润驱使更多的酒吧跟风而上,开始销售“伪洋酒”,于是,“伪洋酒”日益成风。

  一些专门生产“伪洋酒”的企业甚至还通过在媒体上刊登广告为其摇旗呐喊。

  有关部门对此也不是不管,但是在执法过程当中,可能这些“伪洋酒”会暂避风头,仅仅依靠地方商务厅酒管局和工商部门的几十号人的力量很难时刻监控,消协又是只接到举报电话才行动。

  一些经常泡吧的消费者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洋酒消费经验,之前他们往往通过媒体了解到,假冒国外品牌洋酒的资讯,就片面地认为目前酒吧里销售的原装进口洋酒假酒多,所以偏听酒吧推荐的一些名字不太熟、看上去像洋酒的来消费,殊不知还是中了“伪洋酒”的套。

  “到酒吧就是找乐子,只要吃不死人,谁还在乎这些。”一位经验颇丰的酒吧领班说。

  都知道四川是个“酒窝子”,但是夜场往往被各类洋酒所垄断,而且销量还不错。

  颇具讽刺意味的则是在8月1日正式实施的白酒消费税上调的条款中,将中国传统白酒企业之前的避税现象给与了严厉的打击同时,那些或真或伪的披着“洋外衣”的高度烈性酒却依然在酒吧的“纸醉金迷”中狂欢。

编辑:乐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