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白酒用“进场费”铺路是20多年的行业惯例(1)
来源:  2015-12-21 07:52 作者:

  这样的场景,消费者肯定不陌生:在酒店就餐,想喝某个品牌的啤酒或白酒时,却被告知没有,而且被服务员不厌其烦地推荐另一个品牌。

  事实上,三番五次上演这场局面的,原因与质量无关,而与“买断”有关。近日,就有酒商揭露了诸如进场费、促销费等,在他们眼中实在平常不过的“潜规则”。

  最高花了30万,“买断”已成潜规则

  酒水进场费这个“潜规则”到底潜得有多深?一位不愿具名的白酒经销商告诉记者:“你想进酒店销售,就得用‘进场费’铺路,这是20多年来的行业惯例。”

  这位经销商说,一般酒店酒水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40%左右。其中主要是厂家或经销商通过支付少则数万元、高则数十万元的“进场费”、“赞助费”、“宣传费”。

  这位经销商透露,一般有三种进店销售模式,一是永久性的,只要这家酒店不倒闭,该品牌可以销售,费用由酒店的规模及人流量等因素而定;第二种是按年买断,酒商按年支付餐饮店一笔费用,同类酒仅销售该种品牌,“某品牌买断一家火锅店,最高曾花了30万元”;第三种是按月算,费用也在千元以上,用这种模式不多见。

  除此之外,还不能达到销售最大化,还要买断促销权和宣传权。从事多年餐饮后改行销销酒的刘辉告诉记者,有些经销商往往不惜重金,向酒店服务员支付每瓶0.5元—1元不等的开瓶费,以增强其促销积极性。

  刘辉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曾销售的一款白酒,进货价为27元,以35元的价格卖给饭店,除去支付给服务员的开瓶费,一瓶酒刘辉可净赚7元左右。而饭店一般会再以1.7倍的加价率加价,最终以60元/瓶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每年150万花费,经销商作茧自缚

  酒类销售的“潜规则”,在让经销商获得终端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代价。

  “去年花了15000元的进场费,今年酒店说要加到26000元,是给还是不给?”市区一家知名白酒的销售商无奈地说,这种“潜规则”是酒商“惯”出来的,不给意味着一年的终端做的努力都白费了,给则意味着企业的费用又增加了。

  据山西一款知名白酒品牌的代理商梁先生介绍,去年他代理的品牌,花在“买断”、“促销”上的费用就是150万元,有些酒店收效颇佳,也有一些“钱打了水漂”,损失的这部分,只能是经销商及厂家自己承受。

  酒商的这笔丰厚的“进场费”,也成了酒店在餐饮渠道上获得的一笔额外利润来源。对此,曾开过酒店的刘辉说,酒店收进场费,这在全国都是一种行业惯例。酒店虽没提出要收进场费,酒水经销商们也会主动给付,这完全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据了解,为了规避法规,多数酒商甚至还会帮助酒店提供虚假的费用明细。比如,酒店进场费,改称广告促销费、商品陈列费用等,让执法部门无从下手。

[1] [2]

编辑:乐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