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洋酒,为何败走“葡萄酒城”(1)
来源:  2015-12-21 07:52 作者:

  洋葡萄酒 让人很“受伤”

  山东烟台一家大酒店的餐饮总监李天真介绍,他们酒店从2006年开始销售洋葡萄酒,当时采购的洋葡萄酒有十几种,都是来自法国和智利的。目前,他们酒店每天能销售40多瓶这样的洋葡萄酒,每月洋葡萄酒的收入一般都在四五万元左右。“但与本土葡萄酒品牌相比,这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李天真说,洋葡萄酒的销售情况只能用“不太受欢迎”来形容。

  那些现在不再销售洋葡萄酒的酒店,原来也曾受过洋葡萄酒的“伤”。 通过走访发现,除了这家大酒店,烟台市区其他酒店几乎找不出一家有销售洋葡萄酒的。据了解,这些酒店对于洋葡萄酒也曾经“期望”过,但因洋葡萄酒销量一直不理想,一个月卖不出几瓶,现在已经不再销售洋葡萄酒了。位于北马路的一家酒店也是这样。“以前酒店也采购过洋葡萄酒,因为销量确实不好。为了不积压库存,现在已经不再卖洋葡萄酒了。”该酒店工作人员说,来就餐的客人很少有喝洋葡萄酒的,外国客人一般也很少选择洋葡萄酒,对于他们来说洋葡萄酒到哪里都可以买到。

  销售情况不好,不仅影响洋葡萄酒进入餐饮市场,而且对于洋葡萄酒经销商而言,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多米诺”效应。专营洋葡萄酒的张经理,做洋葡萄酒生意已经有3年了,对于洋葡萄酒进酒店难的问题,他无奈地说:“现在各大酒店很少采购外国葡萄酒,即使有的酒店采购也是采取卖多少采购多少的方式,一般都是等销售完了再付货款,对店铺资金周转带来极大不便。”据了解,烟台市大部分洋葡萄酒代理商都遭遇过张经理这样的经历。

  “烫手山芋” 经营者举步维艰

  酒店情况如此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那么专卖店情况如何?

  经营洋葡萄酒生意多年的白经理的经历很有代表性。由于积压大量的洋葡萄酒,影响了资金的周转。目前他正在清点库存,打算月底到别的地方发展生意。“烟台本地葡萄酒名气太大,消费者认知度也高,别说外国酒,就连外地的葡萄酒进入烟台市场也不容易。”白经理无奈地说。

  曲经理的洋葡萄酒店也曾遭遇过“寒冬”期。

  “一个周能卖出七八瓶洋葡萄酒就不错了。”曲经理说,专卖店从去年开业到现在生意一直不怎么好。据了解,该店销售的葡萄酒一般都是来自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品质不同价格也有差别。他说,本想借助烟台国际葡萄酒城的名气做大,没想到消费者对洋酒认可度不高,销路一直没有打开。

  在烟台市专门经营洋葡萄酒的店铺只有五六家,销售情况基本差不多。冯经理的店铺也面临销路难找的局面。“去年刚开业的时候,店里陈列了上百个国家近千余种葡萄酒,由于销售情况不理想,现在只保留了来自10多个国家200多不同品牌的洋葡萄酒产品。”冯经理说,在国人的眼里,洋葡萄酒的价格昂贵,牌子种类多,能叫出名字的微乎其微。

  据了解,在全国大中城市里洋酒专卖店很多,瓶装洋葡萄酒的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而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从对外交流程度、消费水平等方面来看都居前列,葡萄酒在商谈、宴请、交流过程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洋葡萄酒在如此有利环境中却难寻容身之地,是什么原因导致洋葡萄酒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1] [2]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