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曾经风靡浙江省杭州市大街小巷的“利客满”20家门店如今仅仅剩下4家。营业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利客满/LIQUOR MART”杭州城西旗舰店会不会像其他“利客满”酒水专卖超市一样静悄悄地关门?
专业门店关门停业
据相关资料显示,利客满是一家专注于投资经营 “利客满/LIQUOR MART”品牌的全国连锁大型酒类超市的实业公司,早在2006年,公司就计划以杭州为起点,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投资开办100多家“利客满/LIQUOR MART”旗舰店和标准店,为国内外酒类供应商提供覆盖全国的专业酒类服务终端,从而形成广大消费者、利客满酒业、众多供应商三位一体的紧密购销关系链。
值得注意的是,利客满酒业的背后是一家地产公司——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策集团的网站显示,通策控股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基金管理者,成为中国酒业卖场、品牌代理、医疗连锁、商品直销的行业领先者。
“利客满的目标是要像家电卖场卖电器那样卖酒。”从地产转入酒水行业,通策集团看到的是全国酒类零售市场有近5000亿元的巨额蛋糕。为了吸引经销商,利客满连锁卖场开业打出不收进场费、陈列费,仅收取销售扣点的口号。利客满已经汇集了国产和进口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保健酒等300多个品牌,3000多个品种,几乎要超过一些大型超市的产品拥有量。
利客满除了提供给顾客丰富的美酒选择外,还将给顾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针对不同顾客、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顾客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享受利客满带来的超值专业服务体验。
“为广大酒类消费者提供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品位高雅、服务周到的大型连锁酒类超市。”利客满工作人员表示,然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利于客,客自满”没有给其带来滚滚的客流,现在看来,通策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酒业卖场领先者”的目标要推迟实现了。
专业酒水超市的出路
对于多数门店的关门歇业,有分析认为是资金压力,有表示这种专业的销售模式不适合目前的中国市场。通策集团内部人士则表示,利客满还会继续开下去,之前关掉的店多是因为选址不好,人流量少,停车不方便所致。
在《华夏酒报》记者看来,利客满应该是中国第一家提倡生活美学及专业购物的国际级连锁酒业公司,其倡导的模式新颖而独具特色,此前,也曾有媒体评论其“将改变国内专业连锁酒业的经营史”。
面对如今尴尬的收场,我们不禁疑惑,利客满缺少什么?
酒水超市业态的兴起,还要根源于众说纷纭的“开瓶费”和“自带酒水”。最初的酒水超市盛行于一些餐饮酒店中,时间大约是2006年左右,除此之外,还有的酒店实行的是“酒水饮料超市价”。
对此,南京餐饮商会秘书长宋佳玲曾表示,这种做法是餐饮经营的一个创新。然而,这种创新其实并没有形成潮流,酒水超市也只是部分酒店招揽顾客的手法而已,而绝大多数酒店依然是禁止顾客自带酒水的,在浙江甚至更为严重——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和杭州餐饮旅店行业协会因“谢绝自带酒水”争议与浙江省消保委打起了官司。
“谢绝自带酒水”自然为消费者光顾酒水卖场设置了障碍。
“这样一个时尚的销售模式,消费者还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利客满的开店步伐明显过快,对市场容量明显也是估计不足。”方德智业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营销专家孟跃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
利客满模式缺什么
“新颖、有用和有可行性”是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总结的创新三大要素,以此来比较,利客满模式新颖、有用,但可行性无疑还欠点火候。
目前,庞大的酒水市场已经被大卖场、酒店、餐饮店、批发市场、名烟酒专卖店等传统的业态瓜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分殆尽,新兴的业态要想虎口夺食只能在挑战这些传统业态的同时为消费者传递更加时尚、便捷的购买体验,而不仅仅是几千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和大量可供挑选的酒品。
在杭州,与利客满模式相近的还有浙江商源旗下的“久加久”。2008年2月6日,久加久绍兴柯桥店正式开业,并迎来了它的第一批顾客,这是久加久开出的第18家直营店,距久加久萧山店开业仅仅4个月,并向着目标50家前进。
“‘久加久’是国内酒水终端营销的新业态、新模式,它参考国际、国内的专业连锁经营模式,对现有的酒类销售模式进行了改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精确、更公平、更信赖的购酒选择,让消费者在久加久不仅得到专业、正宗、平价的产品,而且与之建立长久、和谐、愉悦的关系,分享生活中更多的乐趣。”浙江商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跃明表示。
不可否认,“久加久”的客户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母体商源的输送,但随着经营成本上升和市场份额的挤压,“久加久”也不得不着重考虑消费者的深度培养问题,同样的模式复制能持续多久?
孟跃认为,国内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这样一个业态。大家买酒水,往往会选择烟酒专卖店、超市等一些大卖场,而忽略类似的专业超市。而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酒类终端专业连锁已比较成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业态也会被中国市场所接纳,但是,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仍然需要相当长的培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