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酒吧存酒 超时竟“充公”
来源:  2015-12-21 07:41 作者:
 

    【核心提示】

    不少市民在KTV和酒吧消费时,会选择把酒存在酒吧,待下次消费时提取。大多数酒吧都有类似规定,存酒只保存一个月,过期拒绝退酒退钱。

    酒吧是否有权处理消费者买下的酒呢?

    钟先生3月23日在厦门某KTV消费,剩下13听啤酒寄存在KTV内,寄存凭证注明有效期至2009年4月23日。后来钟先生出差了一段时间,5月初回厦门去取酒时,KTV工作人员称,因寄存时间过期,啤酒已“归该店所有”。钟先生不明白了,那13听啤酒他是付过钱的,怎么说“充公”就“充公”了呢?

    那么,酒吧是否有权处理消费者买下的酒呢?市12315申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对此明确表示,即使超过储存期限,酒吧也无权处理属于消费者的存酒。

    消费者:酒被“充公”或被调换

    今年2月初,吴先生与朋友到一酒吧聚会。服务员向其推荐一款洋酒套餐,并表示如果喝不完,可留下由酒吧保管,下次来消费时再饮用。吴先生觉得合算,遂购买了该套餐。聚会结束时,一瓶轩尼诗还剩下大半瓶。吴先生把它交给服务员封存,并拿到一张存酒卡作凭证。

    两周后的周末,恰逢情人节,吴先生跟女朋友一起再到该酒吧。然而店方却告诉他,根据酒吧规定,要取用封存的酒,必须有最低消费,此外,不能在吧台饮用,不能在周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饮用,不能在节假日饮用……

    “所有这些不能,服务员在促销的时候都没有告知我们,而且,存酒卡上也没有明示,”吴先生不解,“这么多限制,我还来存酒干啥?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酒被‘充公’还不算什么。”经常泡吧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有些人的酒甚至会被直接掉包成假酒。去年年底,他在湖里一酒吧购买了一瓶2000元的芝华士,饮用一次之后,将酒寄存在该酒吧。一个月后,他再饮用这瓶酒,口感已变,服务员表示,这是开过的酒的正常现象。但他仍很疑惑:是酒吧换了酒,还是酒吧保存不善?

    经营者:酒易过期怕引发纠纷

    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几家酒吧发现,各酒吧的存酒规定大同小异,啤酒一般存放15天,洋酒、红酒可存放一个月左右,“逾期酒吧自行处理”都标注在存酒单上。有的酒吧还表示,由于开了封的红酒容易变味,一般不接受保存。

    为什么存酒有期限呢?某酒吧工作人员表示,主要因为存酒时间长了会变质,而且存酒占用了酒吧放酒的空间,会产生一定成本,因此几乎所有的酒吧都有期限规定。

    “寄酒规定期限是这一行业不成文的规定”,一位量贩式KTV负责人说。他表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示,由于酒水是在量贩式KTV的超市现买现付的,售出后再退得好几道手续,所以才建议客人将消费不完的酒水寄存。由于存酒空间有限,多数商家都规定了寄存期限。通常啤酒的寄存量最大,一般规定寄存期为1个月。这位负责人解释道,啤酒有保质期,如果存放过期,容易引发纠纷。因此超过规定时间就视为客人自动放弃。

    工商部门:所有权仍归消费者

    12315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寄存酒水形成的是一种保管合同的关系。根据《合同法》规定,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保管期间届满,保管人应当将原物归还寄存人。但保管前双方事先另有约定的除外。娱乐场所提供的酒水寄存凭证,实际上是格式合同,排除了消费者自由领取寄存酒水的权利,也免除了经营者退还酒水的义务,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寄存期届满后,经营者也只是不再履行保管责任,并不能擅自把酒水处理掉或占为己有,酒水的所有权仍归消费者所有。

    据介绍,此前重庆曾有过类似案例,消费者状告酒吧,最终消费者获胜。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乐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