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小长假“回头看”:“清明经济”渐显 消费更需“清明”
来源:  2015-12-21 07:37 作者:
  新华社杭州4月8日专电(商意盈、李亚彪)金融危机下,清明节小长假带来新的消费热点。汽车租赁、旅馆住宿供不应求,踏青、祭祀用品涨价,商场、超市不失时机打出折扣促销牌。专家认为,“清明经济”有很大潜力可挖,百姓也需理性消费。

  清明消费知多少

  在上海工作的张洁打算这个清明节带家人回杭州扫墓,因为筹划晚,找了好几家汽车租赁公司都租不到车,拨了好几家杭州旅馆、酒店的电话,都被告知客满。“我家8个人,一辆小车坐不下,面包车又难租,想订个中档的旅馆也没有。没想到清明节消费这样紧俏。”她说。

  清明期间,往返旅客给长三角交通造成了一定压力。据旅游部门统计,清明节当日杭州市区七大陵园扫墓人数高达47万人次。铁路上海站为满足客流需要,阶梯式加开上海至苏州、无锡、杭州等地的往返客车。汽车租赁公司的商务车、面包车至少需提前一周预订,网上还出现不少要求拼车的帖子。

  杭州很多中高档旅馆也客满,经济型连锁酒店尤为紧俏。布丁连锁酒店教工路店清明假期房间早在两周前就预订一空。踏青、祭祀用品的价格也在清明期间水涨船高。祭祀鲜花平均涨了一倍,一些水果每斤也涨了0.7元左右。

  商场、超市也没有放过这个小长假,不遗余力地打起“感恩牌”,搞促销。杭州百货大楼、杭州解百都推出“满400元减150元”,国美电器部分商品7折到8折,杭州的物美、麦德龙等超市把大量户外用品推到“前台”,促销跑量。

  “清明经济”,在拉动内需中渐显端倪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中,已透出“清明经济”的意味。现代人们的清明节消费种类更加繁多,已同端午节一同填补了“五一”长假取消后的节假日消费空白。

  杭州的王女士说,全家要给母亲扫墓,就有了祭祀消费;自己去湖南旅行,有了旅游消费;她的先生趁假期陪儿子逛街买文具,又促进了购物消费。“清明节消费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王女士说。

  在金融危机下,“清明经济”在拉动内需中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动力,为众多商家提供了一个契机。然而也有一些消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费者认为,其中存在着消费门槛高、盲目消费等问题。“清明经济”有待挖掘,也有待规范。

  在银行工作的蔡津认为,清明节是缅怀祖先的日子,有的商家借机推出高档消费是不合理的。“现在有些酒店有‘清明宴’,就是最简单的菜,最低定价都在500元左右。”蔡津说,“商家应该更多地降低消费门槛,让清明消费能够覆盖更多群体,培育更大的市场,挖掘更多的消费潜力。”

  清明消费更需“清楚、明白”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秘书刘志军说,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清明节的内涵非常丰富,如果加以挖掘,完全可以和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样,蕴含无限商机。传统节日也不应拘泥于自身,更需重视其辐射效应。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可以把清明节的传统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寻找新的商机。

  针对“清明宴”、祭祀品等高消费现象,刘志军认为,“清明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待规范。必须降低清明消费门槛,“清明经济”的主体应该是所有百姓,这样才能把“清明经济”这块蛋糕真正做大。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说,过去黄金周长假期间,卖家大搞促销吸引消费者,买家也会集中在这些时间段消费,容易产生“扎堆消费”,甚至盲目消费。假期调整后,增设清明等小长假,这种现象将会改变,卖家的促销资源将逐步向新增的节日转移,而消费者也会因假期增多而选择理性消费。

  冯钢同时劝告消费者,清明消费更需“清楚、明白”,应该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不要盲目消费。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乐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