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销革了渠道专销商的命,他一气之下投靠对手,脚踏两只船,让两家企业争斗,坐收渔翁之力,且看区域经理如何离间,重新赢回渠道专销。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属于县级市,人口有50多万,加上煤矿的外来劳工,啤酒市场整体的容量有1万多吨,距离蓝星的生产基地100多公里。永济市场有一个核心客户(总经销):宋成。 宋成是我们的老客户,从小小的杂货店,通过经销蓝星啤酒,实力迅速增长,合作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年。宋成抓住时机引进一些知名品牌的白酒、饮料等,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稳固的渠道网络,是永济酒水经销商中最有实力。 宋成从蓝星啤酒起家,有着感恩的心,一直是专销,双方的关系很融洽。雪花、青岛的业务员多次去找宋成,用优惠的政策去引诱,都没有为其所动。竞争品牌对永济市场的攻击,在我们与宋成的共同防御下,也没有什么收获。蓝星啤酒的市场稳步增长,2004年在永济市场占有率达到75%,被公司列为基地市场。 当我们推行深度分销变革时,问题出现了。 负责永济市场的经理一刀切,要求把网络给沉到乡镇一级。宋成的市场被缩减到市区,以后市区还有可能再划为几块分给几家。 看到厂家卸磨杀驴。宋成对此非常伤心。既然你要革我的命,我就没有必要对你忠诚了。一怒之下,宋成引入了雪花啤酒,不再专销蓝星。 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司看到宋成这么牛气,也动了肝火,把投入资源下移,专门扶植新开发的几个乡镇经销商。意思很明显,你要是不老实,等着几个经销商壮大起来,立刻就把你的市场吃掉。 这个决定把宋成彻底的逼到雪花一方。 我们新开发的经销商根在宋成和雪花的联合打压下,本不是对手,这些经销商要么投降,放弃经销蓝星啤酒,要么就在惨淡经营,苟延残喘。 更可怕的是,由于我们的渠道防御体系被打破,和雪花在我们现有的网络内进行厮杀,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了。相对于雪花,我们的资源没有他们雄厚,品牌基础也不如他们,市场竞争就没有了任何优势。 对深度分销的策略进行调整,重新把宋成定位为独家代理,但为时已晚。既然雪花已经进来,就不会那么轻易的退出,双方开始鏖战。而宋成是脚踏两只船,态度暧昧,旁若观火。雪花的力度大就卖雪花,蓝星力度大就卖蓝星。 到了年底,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只剩下了35%,被雪花抢走了一半。 搬不动的石头 永济市销量一下子下降了一半,而且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基地市场。一旦失去了永济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威胁到周边市场。公司决定,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不惜代价的要把雪花从永济市场赶出去。 各种市场反击的策略开始进行。 一、拼抢终端。 11月份,天气变冷,啤酒迎来淡季。企业开始收缩战线,把销售不动的产品收回来。淡季也是竞争对手思想麻痹的时候,最容易突击得手。 这天一早,公司20多个人组成的突击铺货小组,带着4辆车,准时出现在宋成的仓库外。宋成见到我们这样大张旗鼓,不禁愣了一下,我们业务主管对他解释了这次行动:人员和车辆都是企业里承担,你宋成派个人只要跟着个人就跟着收钱吧!宋成自然是坐享其成。 我们的铺货采用“堆头”的方式,凡是终端一次性进货10件,按照规定摆放在显著位置,连续摆放4个月,每个月后送4件。好处是,只要终端进了我们这么多货,重新再进别的产品,资金和仓库都不允许再进别的产品了。而竞争对手将连续4个月没有出头之日。 蓝星品牌在这里有基础,第一天铺货100多家,按照这个进度,只要一个星期就能铺开全市。 可是第三天,我们还在市区的时候,看到雪花的6辆直销车辆,浩浩荡荡的开到永济市场,堆头政策比我们的还要优惠,进货10件后,一个月以后送5件。 双方直接进行血拼。 雪花如此反击,我们顿时哑巴了,从一天铺货100多家,降到每天只有30多家,甚至以后慢慢的铺不下去了。庆幸的是,我方占有先机,在市区抢占了大部分有质量的终端。 二、 淡季拼收款。 几日后,双方还在纠缠的时候,15日上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负责宋成的业务主管打来,很是慌张,“大事不妙,雪花的淡季收款政策提前出台,宋老板准备打100万的资金”。 宋成的周转资金也只是那么多,这次假如全部被雪花拿过去,做我们的产品哪里有钱,直接将影响到蓝星的操作。 山西啤酒企业淡季收款是个惯例,每到年底,企业都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经销商淡季回款,既能挤占经销商的钱作为自己的流动资金,又能避免经销商向竞争对手倾斜。 这种淡季收款政策的出台是一场博弈,企业既害怕收款政策太低,经销商不接受,但是啤酒的利润又很低,也难指订大幅度优惠。所以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对手的政策大致有些眉目了,才出台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最终收款的政策相差不大。(激励幅度稍大,企业可能会赔钱) 雪花这次不按照常规出牌了。他们下了大本钱,专门为宋成批了一个收款政策。淡季打款按照11%的折扣给宋成,比往年的力度翻了番,怪不得宋成动心了。 我把宋成约出来单独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宋成的口气软了,要求我们也要拿出相应的政策。市场不能放弃掉,刀架到脖子上只有硬挺。只有先答应,再回去向公司解释。最后妥协的结果,我们和雪花各拿50万。 三、 队伍压制。 为了抢夺主动,我把铺货队伍固定了5个人,派驻过来,专门为永济市场进行铺货。蓝星现在是采用的深度协销的方式,比较重要的市场才给2个人,对永济市场,公司的资源已经是全力倾斜了。可是还没过两天,雪花也派过来8个人,成立了办事处,还给两部货车。双方开始面对面的挑战,真是让人上火。 敌强我弱,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我们重点进行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技能。 两家业务团队刚开始双方弓拔弩张,战斗气氛浓烈。时间长了,大家都在宋成那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敌对情绪平淡了,大家开始打个招呼,互通消息。我们的人员人员比较羡慕雪花是个大集团,开始打听待遇,称兄道弟诉诉苦。 在雪花的拉拢下,一个业务员叛逃到雪花,待遇从优,被派到外地市场。这对我们团队的士气影响很大。只有经常性进行市场轮换,加大人员的流动性,来避免雪花的腐蚀与拉拢。 经过几招资源上的血拼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处处受制于人。这样下去非但难以把雪花清除出去,还可能被雪花打出永济。 我们只有调整打法。 让对手错杀大将 面对强势的雪花,我们只有联合宋成,借助他在当地强势的网络和人脉,共同抗敌。 1、挑拨 宋成脚踏两只船,让两家企业争斗,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雪花对宋成会怎么想?两者的合作一定是亲密无间吗?不会。雪花进入永济之后,投入那么大,却无法换来宋成的忠诚(宋成和我们依旧藕断丝连是不争的事实)。这种阴奉阳违的做法,雪花难道不气愤? 只有市场平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才会突出。于是,我们和雪花进行谈判,在永济市场避免恶性竞争。 双方都被这种竞争的泥潭害苦了,和平谈判谈的很融洽,一致同意,以后给宋成的政策要两家协商。为此,我和雪花的经理经常电话联系,一个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建立起来。 和雪花达成协议后,我突然通知宋成,‘只要你再打50万元的预付款,在原有的优惠基础上,每箱酒再让3元’。宋成听到这个消息显得很高兴,但是很快的表态说要去筹备一下。果然,宋成很快打电话给王经理,让雪花也要做相同的政策支持。当王经理问的时候,我表态说:“这可能吗,我们刚刚达成了停火协议” 王经理勃然大怒,“上次收款的时候,宋成说只要政策优惠,就把蓝星甩开,专销雪花,到了最后却两边捞好处,这个老狐狸!” 当宋成在雪花碰了一个软钉子,回头找我们的时候,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促销政策是批下来了,只是需要专销”。 宋成不会甩了雪花,我们的促销政策自然也不会给他。但是这件事在宋成和王经理之间设下了“绊子”。 2、引诱对手触动底线。 宋成在什么情况下会和雪花翻脸?一定是在危害到他的核心利益时。 宋成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宋成作为一个经销商,知道自己的价值就是渠道网络,因而在这上面下的功夫很大,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情感投入,进行提升服务。所以对待渠道网络就像是自己的命根子,谁危害了,他就会和谁拼命。 因而,他最害怕深度分销后,区域被切割,自己的渠道网络变得残缺不全。宋成清楚,市场变小后,大经销商的日子更难熬,开支降不下来,收支难以平衡,服务质量降低…..,一些前辈曾经为此一蹶不振,甚至被迫转行。 怕什么就要让他来什么。 这时雪花开始在山西实施1.5批的策略,永济市场被“特别照顾”,暂时没有动。 1.5批又叫做特约二批,企业直接和二批签订合同,市场投入的资源直接到二批,只有销量算作经销商的,经销商可以得到年返。这只是架空一批的过渡,当这些二批成长起来后,就可以深度分销,缩小市场区域是必然的事情。集团的营销From EMKT.com.cn战略确定了,就不可能为了一个经销商改变。宋成当然能看出其中玄机。 不能再等了。 我电话问雪花的王经理,敲山震虎。问一下特约二批的内容,效果如何,让他感到蓝星对此很感兴趣。由于牵扯到机密,果然王经理支支吾吾敷衍了过去。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王经理果然开始担心。担心我们会在永济会采取类似的手段。于是,他第二天就在永济市场开始发展特约二批。 永济市场的特约二批的政策是,促销直接由公司直接拨付到二批手中,不再经过宋成的手,另外,给特约二批年返0.5元/箱。这个年返由宋成贴0.3元,雪花贴0.2元。从这个政策看,雪花投入很少,想从宋成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投入到二批。 看到自己的利润被减少,宋成的反映十分强烈。而且,公司的政策直接到二批,不但难以截留,而且自己以后对二批的控制力大大的被削弱了。 但是这次雪花非常强硬,王经理声明是公司安排,谁都难以改变,宋成最后不得不妥协。但是提出来,市区网络已经很健全,配送能力很强了,经销多了价格很难控制,不能发展特约二批。 在这个问题上,王经理特意打了个擦边球,在市郊发展了两个特约二批。这更让宋成坐立不安。 一个月后,雪花的二批网络已经初见成效。永济市有6个镇,10个乡。除了城郊2个,6个镇6个,在张营乡和黄营乡也有了特约二批。特约二批总体数量达到了10个。这对雪花市场的推广很有好处,整体销量大幅度提高,二批的合计销量很快就超过了宋成。 王经理尝到甜头,认为满足宋成的胃口,不如直接投入二批商产生效果,宋成已没有多少价值。 而宋成为了取得平衡,明显向我方倾斜,一些客户要货,也是先送我们的,后送雪花。这又让雪花更加反感,认为他的忠诚度是永远培养不起来,早晚要被淘汰。 只要一个火星,双方矛盾就能爆发。 3、下了杀手 火星很快就来了。前期雪花给宋成的促销力度很大,比周边优惠3元/箱,这就无法避免窜货行为。宋成已经被雪花给人赃俱获了一次,写下保证书,才没有处理。 附近市场又有二批来调雪花(诱饵),由于数量比较大,自己来拉,宋成就大着胆子给了。有人通知了王经理(布置),宋成一下子被罚款2万元,公司内通报批评。 宋成不但心疼钱,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进行狡辩,是别人来拉的,又不是自己送货,不知道是对方是窜货。但是王经理根据产品批号查出是宋成的货,公司规定是按照批号罚款,所以不依不饶。宋成自认为很委屈,就叫嚷着不干了。没有想到,王经理顺水推舟,解除了与宋成之间的合同,不但解决了市场划分的问题,而且把这个事例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杀鸡骇猴,让窜货的经销商老实一些。 至于一些宋成账目的问题,到底是大集团,办事很规矩,除了年返无法结算,所欠各种费用算下来,一分不少的给了宋成。 当宋成主动到了我的办公室,还没有等到他说话,我就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以前都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请多原谅,让我们重新开始,兄弟们一定要争口气”。 宋成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摇着我的手不放。 联合反击 雪花的资源很强势,经销商的数量很多。弱点就是这些经销商的实力小,刚开发起来,忠诚度也不高。雪花也清楚这一点,王经理让这些特约二批签订合同,升为一批商,每人缴纳押金2万元。 雪花一旦把押金给收上来,我们的反击难度就会变大。所以我们要在其网络没有稳固的时候,一举突破。 反攻作战开始。我们的策略是深度协销。投入的资源协助宋成,以他为核心,发挥各种优势。 宋成在我们的支持下,发动了几轮攻势,证明他是宝刀未老。 1、 人情攻势。宋成在这十多年的经商生涯中,培养了大量的人脉。而且一个县级市场,多半是亲连亲,而且比较注重人情关系。 其中,不少乡镇的批发户和宋成都是多年的关系,甚至是亲戚关系。他们知道宋成放弃雪花后,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就拍着胸口要跟随宋成,拒绝与雪花签订合同。 2、服务攻势。有两个不发达的乡镇,雪花的经销商实力很弱,甚至凑不齐一车货,总是等到卖完后第二车货才开始发,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周转困难,为此很是苦恼。宋成承诺,现在是多少箱货都可以发,而且可以先货后款,很好的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也感觉到,做个经销商不是那么容易的,自己不是那块料,就主动退缩了。 3、利益攻势。有些经销商比较犹豫,因为雪花市场做的很好,假如放弃了是比较可惜,但是大部分产品都是从宋成那里拿的,不单单是啤酒,还有白酒、饮料等一些产品,对宋成的依赖性很强,宋成到了那里去了一下,许诺给些优惠,解决了这个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这样就给搞定了。 这几张牌打出去后,雪花苦心经营的“铜墙铁壁”,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瓦解掉一大部分。 4、打掉老顽固。 剩下的几个顽固型经销商,是偏远市场的小地头蛇,有一定的实力,原本就是是宋成的竞争对手。现在得到了雪花大力支持,变得有恃无恐,决定利用这个好机会,抱成团,指望取代宋成的老大位置。 我们扳倒他们的办法是:宋成手里经销着的蒙牛牛奶,我们补贴宋成,让他开展买3箱送1箱,1组蒙牛搭配进蓝星啤酒1组(5箱)。 看上去蓝星啤酒没有促销,但是借助蒙牛的销售火爆势头,成功的把市场铺货给铺开。针对餐饮终端,宋成则把手中的一个白酒品牌,与我们搞联动促销,铺货效果也是很成功。 雪花的反击还是针对加大优惠力度,可是这样除了把自己的价格体系扰乱以外,对蓝星的铺货产生不了什么效果。最终这几个顽固经销商的市场不断萎缩,日子很不好过。 经理感悟 之后,雪花的市场表现不温不火,而宋成继续专销我们的蓝星啤酒。 对于宋成这样的老客户,只要我们不再伤害他们,他们的忠诚度是最高的,作为渠道的支柱发挥着作用。一旦伤害了他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挽回。而所谓的深度分销或者渠道下沉,在一刀切的推行中,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尽管我们夺得了永济市场的胜利,但是当年也产生亏损,这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