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正以巨大的拉力改变进口葡萄酒在华的发展路线。
继与上海卡斯特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之后,法国GCF酿酒集团贸易总监伊丽莎白·斯图伯日前在上海宣布,将与上海卡斯特公司在名为GrandSue品牌系列酒上展开合作,由后者负责该系列产品在中国的销售:2009年,将有100万瓶该系列酒自上海卡斯特公司进入福建、广东、上海、山东等沿海发达省份。
记者了解到,“卡斯特”仍是为数不多在中国拥有知名度的进口葡萄酒品牌。伊丽莎白·斯图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这也是公司选择与上海卡斯特公司合作的原因之一。
在斯图伯看来,公司未来在中国无疑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刚开始接受葡萄酒,而且大多是本地产的葡萄酒,饮用趋势才刚刚开始。”斯图伯表示。
这一观点在进口葡萄酒经营者中获得普遍认同。“]1999年开始基本上都是国产酒的市场,之前都是进口酒的市场。2005年的数据,进口葡萄酒只占了0.3%.2006年开始有改变,2008年达到5%左右。”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总裁潘汝显表示,3-5年内,进口酒的发展将非常快。
尽管进口酒在中高端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但却面临着自身的品牌局限。记者了解到,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在价位和定位上各有千秋:国产在100元以下有绝对优势,在100元-200元价位上,进口葡萄酒优势明显。
但随着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其繁多的品种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销售面临“瓶颈”。在此背景下,各进口酒商开始不同的尝试,打造“名店”、“品牌”开始成为部分进口葡萄酒商适应中国市场以及转型的方向。斯图伯向记者坦承,品牌正是公司选择与上海卡斯特公司合作的原因之一。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