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亚经贸新闻》报道 卖400元/瓶左右的贴牌白酒成本不过30元/瓶—40元/瓶,卖100元/瓶左右的贴牌白酒成本不过10元/瓶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茅台醇厂家特价78元/瓶、茅台茅仙酒65元/瓶,茅台一帆风顺268元/瓶。国酒茅台全线特价,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啊!”3月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某大型超市内的酒水销售区,促销员大声地吆喝着。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如今,不少酒企都发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好处,贴牌酒也因此在酒水市场上大行其道。
出钱冠名挂靠名牌
近日,记者在长春市多家超市内发现,琳琅满目的酒类销售区内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包装典雅、雍容华贵尽显大家风范,无论从名字上看还是从包装上看,都堪称“大牌明星”——茅台茅仙酒、茅台华香液、茅台醇、茅台普天同庆、五粮液金枝玉液……
虽然都大名鼎鼎,但价格却很“平民”——最便宜的65元/瓶,最贵的也不超过500元/瓶。在普通消费者眼里,这些酒出身于高档名酒厂家,几乎就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但业内人士平凡(化名)却告诉记者,这些酒并非茅台、五粮液等原厂酒,而是被授权的贴牌酒。所谓贴牌酒,即指一个酒厂根据另一个酒厂(通常是拥有知名品牌的厂家)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
平凡曾在某贴牌酒厂家做了5年的一线市场销售工作,他对贴牌白酒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
他表示,这里指的贴牌是经过厂家授权的,一般来说,贴牌酒企需向品牌酒企交30万元到60万元不等的保证金(实际上就是买断品牌费用),即可摇身变成名酒旗下的“子品牌”。这些酒由贴牌酒企生产,自己负责销售,品牌酒企则给出建议价,但具体的市场价格由贴牌企业自己来定,总经销权一般在5年—8年。
平凡透露,一般来说,这类贴牌酒每瓶售价主要集中在30元/瓶—200元/瓶之间。
他同时透露,并非市场上所有挂着知名品牌的酒都是贴牌酒,还有一部分是“山寨酒”,即一些酒企没有走正常的贴牌程序,而是通过一些造假的手段,擅自使用或自创一个和国内名酒有关的白酒品牌。此类产品流通比较隐蔽,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郊区和农村。由于执法部门查处比较严格,市内很少能见到这种“山寨酒”。
“现在想买到这种酒,还有一个新途径,那就是网络。在网上经常有散布这类消息的,有的假酒以‘茅台内部特供’、‘茅台军队特供’、‘五粮液(国家机关)专供’等名义来误导不知情的消费者,但圈里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山寨酒’。”平凡说。
“双赢”背后的尴尬
贴牌酒既给贴牌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给被贴牌企业带来了品牌收入,似乎是个双赢的买卖。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由于是贴牌生产,酒的品质不可能与原厂酒相提并论,长此以往,是否会影响到被贴牌企业的品牌形象?
对此,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酒类行业主流媒体——《华夏酒报》资深行业记者赵禹。
赵禹表示,贴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产物,它能为企业增加其拥有资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配置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目前在国内,当一个制造商要延伸自己的品牌时,摆在其面前的路有三条:要么自己搞;要么兼并一些相关企业;要么输出管理,输出品牌,做贴牌生产,进行所谓的“虚拟经营”。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第三种做法。
但他同时表示,许多白酒企业纷纷加入了这个队伍,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许多操作上的弊端也暴露无遗,个别贴牌企业不在白酒的品质上入手,而是过分注重酒水的外在东西。为了追求利益,花大价钱包装产品的企业比比皆是。靠华丽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已经成了商家一种常用的手段。
其次,利益驱动和消费者品牌错觉,也为贴牌酒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土壤,许多商家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利用价格上不透明的优势销售所谓的名牌产品,这些厂家抓住了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低这一特点来进行销售。短期来看,这些贴牌厂家获得了不菲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最重要是产品的品质,而不是操作过程中的表象,贴牌对其长远发展并无益处。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被贴牌厂家来说,品牌的透支程度越来越高,贴牌酒的质量已经影响了原品牌的发展。大规模吸纳贴牌酒企加入,最后影响的只能是自己多年打造出来的品牌,而更坏的结果是,企业由于盲目吸收子公司,最后会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