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明确禁售标识。”这是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明确规定。近来不少市民反映,自己的未成年孩子回到家常常一身酒味,究竟是哪里喝的酒?谁卖的酒?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调查。
镜头一:学校周边
在城区的一些学校附近的杂货店、餐馆、超市,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杂货店、餐馆、超市都没有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水”的标志,而学生想要买酒也是很方便的事情,用他们的话说“穿不穿校服都不存在”。
“是有学生到店里买酒,一般啤酒我们要卖,而且有的学生可能是帮家里大人买酒嘛,毕竟学生喝酒的还是占少数”。在一小型超市,店员告诉记者。
“我们喝酒从来没人来管过我们,只要注意着别被老师逮着了。”在一家学校附近的小餐馆里,餐馆里挤满了学生。许多学生告诉记者,一帮同学聚会大都要喝酒,“别人都在喝,我不喝不好意思”。
镜头二:大型超市
在摩尔玛超市的酒类货架处,记者没有看到任何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志。此时,三个学生模样的男生走到专柜前,他们在啤酒货架处“仔细”地挑选了十余分钟的啤酒,还拿出了两罐向附近的商场服务员询问了价格,除了热情的服务外,并没有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劝阻。最后,这几名学生“选中”了三听啤酒后,在收银台处顺利结账离开。
镜头三:KTV
“我们这里的顾客大都是年轻人。”某KTV的老伴告诉记者,客人里不乏未成年的中学生,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学生顾客会更多,“一般在唱歌的时候他们都会点些酒水,如果让我们不卖酒给他们,那我就不要再做生意了。”这位老板说,“有时候,是家长带着孩子到这里来庆祝生日,家长都会主动为孩子点酒,并以孩子善饮而自豪。孩子的家长都不反对他们喝酒,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卖酒给他们呢?”
采访中,很多商家向记者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售酒很困难。首先是商家很难正确判断一个买酒者是17岁还是19岁,如果不卖就会因此而引发顾客和商场间的矛盾;另外很多孩子买酒是给家长“跑腿儿”,如果不卖给他,家长不满意。“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你不卖给他,别的店也会卖的,我们不可能放着生意不做嘛。”许多商家坦言,不愿意损失任何一个顾客。
相关链接
国外禁酒令 其实很严格
在国外,如果发现商家向未成人售酒,处罚一般比较严厉。日本于1925年制定《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法》,规定商店、饮食店不得向未满20岁的未成年人提供酒类。2000年,又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的商店、饮食店,其营业人员或业主最高可罚50万日元,店家可被吊销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