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冬日,位于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江龙集团酒业新厂区内一派紧张忙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将一瓶瓶散发着醇香的白酒放入箱中;停在厂房外的一辆辆货车满载成箱白酒正准备驶向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在龙江龙集团蓝谷公司,尽管生产线已开足了马力,却仍难及时满足包括沃尔玛等大超市和经销商们签下的订单。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白酒市场需求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在众多高端白酒集体降价应对危机之际,哈尔滨龙江龙集团则凭借其全国最大固体酒生产基地和“纯粮”优势,瞄准中低端市场不断前行,并通过新开发的蓝莓饮料,在新兴市场中扬帆远航。
需求减,酒业迎“寒冬” 哈尔滨龙江龙集团是2002年由国有企业哈尔滨阿城酒厂改制而来,其前身是解放前的大兴昌烧锅酒,具有百年历史。改制7年来,该集团已从单一的白酒企业发展成为以酒为主集药业、蓝莓饮料等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集团支柱产业龙江龙酒业成为省内白酒行业骨干企业,并于2006年获得东北白酒行业中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其白酒产品也由最初的“大兴昌”,发展到第二代的“阿什河”、“龙江春”,以及第三代的“龙江龙”共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尽管龙江龙酒业有着百年的历史,但在危机面前,企业的高端白酒产品市场也岌岌可危:去年中秋、“十一”旺季消费不旺,元旦、春节消费市场境况低迷……其高端白酒产品正进入近几年来少有的“寒冬”。此外,粮食、燃料等主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不断增加。龙江龙酒业开始面临2003年以来的首次“成本剧增”、“需求不振”双重压力。
“白酒是经济型消费品,经济形势好时白酒行业就繁荣,经济不景气,白酒行业也容易受影响。”回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白酒行业业绩急剧下滑的情景,龙江龙集团董事长刘国仁告诉记者,近期,由于江苏、福建等地企业大批倒闭、停产,龙江龙在当地的白酒销售已受影响。
“大兴昌”,谋定“中级路” “金融危机对各行业来说,是一次大洗牌的过程。”龙江龙集团决策者分析认为,酒业是整个集团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必须放在首位发展。为此,集团果断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其他项目,在资金投放和人力上向酒业倾斜,并确定了依托东北纯粮酿造优势,向中、低端市场进军的目标。去年9月,占地4.3万平方米,省内最大、最先进的酱香型白酒基地———龙江龙酒业新厂正式投产,其生产能力为年产5万吨,比老厂生产能力提高10倍以上。
同时,龙江龙集团打破以往由各地经销商进行批发的销售模式,成立帝龙保健饮品(大兴昌)有限公司,采用现代的特许连锁加盟经营模式,大力开展散酒和瓶装酒的市场运作,以此与集团公司的主导品牌“龙江龙”形成渠道互补。不到半年时间,该集团就在包括北京、山东、河北、河南、海南、江苏和上海等省内外发展了400余名加盟商。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在自身加快市场开拓的同时,龙江龙集团还与中邮物流总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合同———由中邮物流总公司在全国推广、配送龙江龙集团包括白酒在内的系列产品,成为黑龙江第一家进入中邮全国20多万家服务网点的企业。
刘国仁说,通过这一系列拓宽渠道的举措,明年预计可使龙江龙集团产品省外销量由往年不足总量的10%提升到30%以上。
“小蓝莓”,撬动大市场 为增强发展后劲,龙江龙集团在抓好酒业的同时,开始运作有长远前景和竞争力的蓝莓产业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蓝莓是珍稀野生小浆果,被世界粮农组织列为人类5大健康食品之一,具有抗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效。早在2006年初,龙江龙集团就已开始研究与规划蓝莓项目。目前,他们已把蓝莓系列产品开发作为集团的储备项目,成立了以生产蓝莓系列饮品、开发蓝莓系列产品的蓝谷公司。
由于蓝莓产业项目采用的是省内特有的蓝莓果资源,龙江龙集团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配方生产,加之蓝莓的特有保健功能,投放市场以来受到消费者认可,尤其在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倍受欢迎,目前产品已销售至全国十几个省和地区,并进入到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采购系统,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蓝莓产业已成为该集团新的增长点,预计明年可为龙江龙集团增加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并产生数百万元的利润。
同时,龙江龙集团还积极引进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并聘请育苗与种植专家,使种植蓝莓单位面积的收益比单纯的农作物提高10倍以上。目前,龙江龙集团已在尚志市着手建立千亩蓝莓种植科研基地,通过扩大蓝莓种植面积,带动公司蓝莓产业发展。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