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什么呢?这是每一个上班族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公司处在午餐‘灾区’,出去吃太贵,选择余地也少;带饭又太麻烦,而且老吃剩菜剩饭不健康;叫外卖么,卫生情况让人担心。我一个朋友前段时间跳了槽,中午可以在公司食堂吃饭,只需象征性地交点饭费,比我幸福多了。”这样的话我们经常听到。
时易事迁,从前吃食堂是不得已的选择,如今有员工食堂的公司让人眼红,吃食堂也变得“很白领”。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营养搭配合理的菜式、神情悠闲的就餐员工、吃饱喝足再到户外晒晒太阳,这是每一个上班族心中的梦想食堂。
白吃食堂让人羡慕 章小姐是上海贝尔的老员工,十年了,她的早餐和午餐几乎都在员工食堂解决,碰到加班很晚,也会吃食堂。“一到饭点,几千号人鱼贯而入,场面蔚为壮观。早餐有豆浆牛奶、包子油条,两三元钱就能吃得很好。免费午餐无限量,两荤两素自选搭配,大概是十几元钱的标准,夏天有绿豆汤、稀饭,饭后可以拿点水果、酸奶。菜式花样也常常翻新,前阵子开了一个干锅窗口,水平嘛,只能说是山寨版的,不过换换口味倒也不错。为了照顾外籍员工,还设有西餐区,中方员工也很受用。”章小姐说,这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之一,每两年搞一次竞投标,每年网上调查,请员工提意见,如果遭到投诉,食堂就得换人。
像贝尔这样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堂的公司还不少,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大多数学校等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部门,菜金都会打到员工卡上,这些食堂基本不对外。“现在食堂都外包了,竞争很激烈,所以非常重视口味和卫生状况。我们公认吃食堂不仅省事,味道还不错。食堂生意可好了,每天中午不到开饭的点,就有不少人排队,去得稍晚一点,剩下的就是残羹冷炙。”某公务员说。”
网上流传着一份《上海滩最受欢迎的白领食堂》,中信泰富五楼的千人大食堂在白领圈中口碑很好,10元就能吃到一荤一素一汤加一份水果,多加两元还可多一个荤菜,是恒隆商圈中实惠的午餐选择。据说这是上海美女最集中的食堂,男同胞们总幻想着在那里发现自己的梦中情人。宜家员工也很有口福,几元钱可吃到一条完整的红烧鲫鱼、青菜、米饭和例汤,不过食堂不对外。汉口路的解放日报集团食堂号称最周到食堂,每天中午大堂、小炒部、熟食部、点菜部、点心部、低盐低糖少油窗提供百余种选择,周边不少写字楼白领宁愿多花20%的搭伙费,每天赶去蹭午饭。
员工食堂不只为吃饭 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日本企业关闭了员工食堂,以减轻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负担。但几年后员工食堂“卷土重来”,一些原先没有食堂的企业也开始增设。除了用餐,这些企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员工提供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场所。资深企业管理顾问梁芷媚认为,这一点对于工作紧张、节奏快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企业团队建设不但要靠愿景、价值观来统一思想,有时候还得靠“闲聊”来增进交流,而午餐时间就是不可多得的“闲聊”机会。
走进Google北京食堂,明亮和清新的色彩让人一下子有了食欲,黄绿红蓝4个Google标志均匀布开,桌椅布置紧凑,从而增大就餐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管是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还是保洁阿姨都在这里吃饭,不分等级的企业文化令气氛十分轻松,食堂更像是大家自由聚会的地方。
如今很多企业意识到,员工餐厅是一个很好的非正式沟通的地方,与其花钱把办公室装修得富丽堂皇,不如用心经营员工餐厅,营造一个“家”的氛围。“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不到十个人的小公司,老板没有图省事给我们午餐补助,而是专门请了上海阿姨烧菜。公司特意买了大冰箱,可随意取用饮料、点心。每到中午,会议室就变成了小食堂,大家一起吃饭,无所不谈,连外出办事的人也会着急赶回来,就为了能吃上公司的饭菜。”在某保险公司任职的胡先生感叹道,“后来换了工作,虽然薪水涨了几倍,但再也找不到那时的温馨感觉。”
用食堂抓住员工的心 10年内从2名学生创业的小公司发展成市值2000亿美元的大企业,Google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为员工提供超豪华的免费食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抓住员工的心,先抓住他的胃,Google的两位创办人佩吉和布林对此深信不疑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Google总部设有5个五星级的免费吃到饱餐厅,鲍鱼、菲力牛排、生鱼片是普通的工作餐,公司100米内就能发现食物。这一招“抓胃术”果然厉害,那些聪明绝顶却又桀骜不驯的电脑工程师心甘情愿一早进公司,然后呆到深更半夜才走。Google的员工食堂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也是员工选择留在Google工作的原因。
重视员工伙食,让他们快乐地工作、愉快地用餐,让员工吃出聪明和活力,当美食融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时,它真实而诱人,往往远胜于那些灌输的企业理念。梁芷媚表示,企业的士气与员工食堂很有关系,工作午餐得想方设法做到让员工“永远吃不腻,休想吃得厌”,把员工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嘴变得刁刁的,一个个成为营养学家、美食家,提起别的公司午餐就皱着眉头说“简直难以下咽”,被别人高薪挖墙脚时会问:“对方的伙食好吗?”企业如果能在员工的饮食健康方面用心下功夫,员工也会加倍用心工作以回报公司。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