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生活 > 正文
男性比女性更易成酒鬼
来源:  2015-12-21 17:04 作者:

    酒精是世界上最常被滥用的物质之一,男性染酒瘾概率是女性的近两倍。直到现在,导致这种男女差别的潜在生物学因素尚不明确。


    最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学》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多巴胺可能是导致男女差别的重要因素。



  酒精反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以因应酬而喝酒的大学阶段男女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展开酒精消耗实验。


    实验对象喝掉含酒精或不含酒精饮料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扫描。这项成像技术可测量酒精诱发的多巴胺释放量。


    多巴胺在大脑内有多重功能,此次研究的重点在于它的愉悦功效,诸如一些有益经历如性或药物释放出的多巴胺所起的功效。
    扫描结果显示,尽管酒精消耗量相似,但男性多巴胺释放量高于女性。增加的释放量出现在大脑腹侧纹状体,这一大脑区域与愉悦、强化及上瘾机理的形成有极大相关性。



    关乎性别


    “今日医学新闻”网站19日援引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尼娜·厄本博士的话报道:“多释放的多巴胺与男性本身易染酒瘾有较大联系,这可能导致男性易酗酒的特性并强化其形成酗酒习惯的风险。”


    报告主要作者阿妮萨·阿比-达尔加姆解释说:“研究同时发现,重复性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诱发的多巴胺释放量下降,这也许是对酒精产生耐受性并转化为习惯的特点之一。”


    研究表明,酒精诱发多巴胺释放在人体的奖赏效应及滥用倾向中起到重要且复杂的作用。这种对活性有机体神经生化机制的性别鉴定,有助于解释酒精对男女两性的影响,迈出了酒精研究中令人振奋的一步。



    基因作怪


    另一项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科学家开展的研究则发现,一种基因可帮助人们远离酒精。当然,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在酒吧也不能开怀畅饮。


    研究报告由《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月刊网站19日发表。


    通过248对兄弟姐妹的基因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基因与酗酒的形成有一种较强但非直接的联系。


    这种基因名为CYP2E1,是一种酶的代码。这种酶可分解酒精和大脑内多种有毒物质。


    研究人员柯克·威廉森说:“CYP2E1对大脑感知酒精有重要作用,这是人们爱酗酒的一个原因。”对酒精敏感的人,基因的改变会促使他们制造大量的酶分解酒精。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像糖一样被分解,参与到新陈代谢中并产生能量。

编辑:李蔚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