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日凌晨零点开始,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新规中明确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等行为,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也就是说,酒后驾驶机动车将面临吊销驾照的“极刑”。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法规和很多无法推却的应酬,我市不少喝酒人士为防止醉酒开始选择服用解酒药,药店里各式各样的解酒药随之热销起来。但医生提醒,所谓的解酒药并不能真正护肝解酒,如果迷信解酒药饮酒过量,反而会带来恶果,对身体最好的保护方法是少喝酒。
现象:喝酒前备好解酒药
刘强是一家公司的对外销售人员,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陪客户吃饭,长期喝酒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有句古话叫‘无酒不成席’,哪儿有陪客户吃饭不喝酒的呢。平时很多不好谈的事情,客户几杯酒下肚,喝高兴了,事情也就好说了。”虽然说起容易,但刘强苦笑着说,在酒桌上的喝酒过程还真的是很痛苦,为了订单,每次宴会都不停地敬酒、陪酒。本来他的酒量就不是很好,当遇到酒量好的客户,一场饭局下来,不省人事便是常有的事。
既然喝酒避免不了,刘强便想到了服用解酒药。“买几盒随身带着,喝酒前先按提示吃一两片。喝完之后感觉不行了,就再吃几片。”可是吃了解酒药就真的不会醉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强回答道:“还是会醉,但感觉吃了药就比以前放得开点,总觉得有解酒药在应该没问题,就是个心理安慰嘛。”
刘强同时说道,他身边也有很多为了应酬服用解酒药的朋友,那些酒量不行而又不得不喝酒的,都会选择吃解酒药。
药店:解酒功效说得玄
记者走访一些药店发现,随便走进一家问一声:“有解酒药吗?”马上会有售货员应声说:“有啊,有很多种,你要哪种?”记者了解到,解酒药的种类很多。在眉山城区三家药店中,就有海××樽、醒酒×、解酒×、灵芝××等多个牌子的醒酒药,大多是片剂,也有胶囊和水剂。价格有高有低,从几十元至几元不等。仔细看一下,这些解酒药标识的成分主要是一些中草药,功能方面则大多醒目标着“解酒护肝”等字样。
“吃了这东西,真的有效吗?”城区一药店售货员表示,“当然有效啊,它解酒保肝、护胃的功能都相当好。它可以加速肝脏的新陈代谢,让酒精很快地从肝脏里排出,这样就不会喝醉了。而且酒前、酒中、酒后都可以服用,酒中服用的话,还可以增加你的酒量,让酒不会被你的肝脏吸收,通过你的尿液就排出来了。像经常喝酒、应酬的那些人,到我们这儿一次性买5盒的多得很。”
医生:解酒药不能防喝醉
那么,解酒药真的会让人喝不醉吗?当记者带着购买的两种解酒药来到市内某医院咨询时,该医院的何医生说:“想靠解酒药来防止不醉,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何医生仔细看了记者购买的解酒药,他表示,单看该解酒药的成分,就基本可以断定它是一个保健品。这种药也不像他所吹嘘的能“保肝解酒”,它只是通过使用葛根、玉竹等中药材来养胃,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酒的燥热。
除此之外,从医学上来说,那些所谓的吃了解酒药就可以不醉的说法也是错误的。酒喝多了,它会加速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过度了,会使大脑中枢的兴奋性增强,便会出现语言错乱、行为从部分失常到失控、最后到狂躁的现象。“喝酒不醉是不符合科学逻辑和医学思维的。市面上销售的所谓解酒药的‘解酒’,顶多是缓解酒后腹胀、恶心、呕吐的感觉,更多时候是心理安慰作用。归根到底,对身体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少喝酒。”何医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