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才过了小年,大年三十就要到了,虽然没有孩提时的那种冲动兴奋劲,甚至已经麻木不仁,因为有亲情牵挂,还是摆脱不了浓厚的节日情。俗话说干什么说什么,我也几乎成了凤凰博客的职业酒写手,几天不写酒场想得慌,许多真诚的网友以各种方式支持我,不写内心不安有愧,又不能在喜庆的日子里说不吉利的话,于是昨晚百思转辗,最后在梦中理出些头绪。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向凤凰编辑管理员们拜年,磕头就免了吧,祝您们身体健康,祝凤凰万里长城永不倒。再向看好酒系列的网友们作揖,祝你们虎年生大福。 闲话休题,随我备战五场酒。
第一场:举杯敬父母尽孝道没商量。我是十分传统与保守的人,多多少少还染有大男子汉成分,把孝道看得比天大比地大,因为远离父母在外工作,平时很少回家,但春节绝对回家与老人团聚,风雪不能拒,外因难骚扰,精心准备一场年夜酒,双手捧杯站立敬父母,把该说的心愿与祝福借酒表达出来,也了却自己淤积一年的感情。这场酒是最高形式的内容酒,一定要摆一定要喝,哪怕父母只是端下杯,只是象征性地抿一抿,心愿了却后,倍感亲切放松。劝天下所有的儿女们,把这场酒喝出晚辈对长辈的孝意。
第二场:随老婆回娘家喝回门酒。在我们这一带有种风俗,大年初二一般由老婆带领,到老丈人门上喝“回门酒”。据我所知,天津也有类似的习惯,并把初二叫“姑爷节”。中国女人最温柔娴慧,严重的“嫁鸡嫁狗”思想,制约她们回娘家过年,不管她们内心如何复杂,有这种大局和服从意识就够了,男人们应该在过年这几天特别顺从她们。回门酒可不是好喝的,老丈人家的侄孙辈们早准备妥当,等着回门这天灌姑爷。姑爷虽然字内存“爷”的成分,但到了老丈人家,“爷”字恐怕要倒写,回门酒有时像“鸿门宴”,弄不好就要裁倒酒场。
第三场:家族与亲戚酒不可少。大年初一要四处拜年磕头,时代发展进步了亦或浮腾实惠了,磕头已经不像二十年前那样讲究,有真磕有虚磕,但是该磕不磕绝对错。据五年来不完全统计,我每年要真磕十个头以上。拜年犹如走过场,该走的过场走过后,剩下来的时间就该让酒打发了,聚集在辈份较高或威望较高或收入较高的族人家,轮番上阵大碗喝酒,既有亲情的笼罩,也有节日的喜庆,大家喝起来热情洋溢。做为常年不回家的人,自然要喝到前面,也难免成为众人没有歹意的靶子,甚至以酒验证在外工作的人是否变心。
第四场:同学们摆场聚请老师重叙当年情。这个场合是每年的保留节目,即使推掉除了第一场的酒场,也要雷打不动地探望老师。在外工作的人们,平时都不能常回家看看,常看老师自然是句空话,只好将愿望与祈福寄托在春节放假这几天。同学们聚在老师周围,以酒为载体抒情,往往喝出与众不同的气氛,稍微把持不住自己,事实上面对无比真实与诚挚的师生们,多么有定力的人都难以把持自己,喝多喝高也是自找的乐子,甚至还有种真情求醉的故意。我发现这种场合下的老师最易激动,他们或她们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并不求学生们回报什么,能够在过年时惦记与牵挂,是他们或她们最大的满足。
第五场:拣些关键人士喝喝公关酒。这种酒表面看有点势利,但是从深层次观察,也是做人处事的必选课程。我的朋友叫小芳,他春节长假只要有空隙与余力,便由他实际作东,委托兄弟们安排一场非家族层面的酒,将村里管事的人及头面人物和绅士们请到一起,喝一场具备公关性质的大酒。一来感谢关照,二来希望来年继续关照,三来加深感情后有事也好麻烦人家。这场酒的实际作用比较明显,即使不指望人家真能照顾什么,有了这场酒垫底,一切一切的闲事正事都好办了。我佩服朋友的这种忘我归酒的牺牲精神,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喝场公关酒实在小不了自己,喝吧喝吧喝吧,喝酒不是咱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