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销员到总经理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会有更多机会。”这既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1940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14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便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而放弃了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推销员,首先要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时候,李嘉诚便工作16个小时,天天如此。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份内的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
板交差了事,而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6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自此,十八岁的李嘉诚受到老板的赏识,被破格提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提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但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