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乱性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啤酒眼神BeerGoggles”惹的祸。
英国Bristol大学的科学家们测试了84组喝不同饮料的志愿者。在喝过饮料15分钟后,向他们出示一些人物的照片。喝普通饮料的人对此不置可否,而喝烈酒的人却对某些照片表示赞叹(这在他们喝酒前是没有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酒精仅仅改变了志愿者的眼神,而并非心情,在关于心情起伏跌宕上面,这两组人马的表现是差不多的。并且随着场所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酒吧内,这种“错误眼神”可能会加重。有数据表明,喝过酒之后,再观察对方,发现对方在外貌方面有10%的提升。
出身较好的人更粗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克劳斯和达切尔·科尔特纳录下100名大学生的交谈情景。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举止相对“不礼貌”,较低的学生则对谈话表现出更多兴趣。另一组人仅凭谈话者的肢体语言就可猜出每个人的家庭状况。研究最后认为,肢体语言能像衣服和车一样表明人们的财富状况。
克劳斯认为,贫富学生的这种区别与孔雀开屏的原理一样,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用看似傲慢的肢体语言反映他们的心理活动,如“我很美”、“我不需要你”。富人资源充足,由于相对不依赖他人,也没有结识他人的压力,所以专心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减弱。
科尔特纳说:“研究证实生活艰辛不会让人脱离社会,而能促进人们对社会的依赖。”
孩子多动,父母易离婚
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威谦·小佩尔汉姆和布莱恩·维姆伯斯在一项研究中,对282个拥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家庭的婚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23%的父母在孩子8岁生日之前离了婚,相比而言,不患此病的同龄孩子的父母离婚率只有13%。
两位心理学家指出,多动症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本身不会导致父母婚姻解体,却会加剧其他一些可能引发婚姻冲突的紧张状态。比如,父母会更多地发生争吵,抱怨对方没有在育儿方面给自己支持。此外,多动症有可能由遗传而来,父母自身可能也患有此病,其行为表现是行事冲动,难以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对婚姻造成不利。
混龄做游戏好处多
人类学家通过对猎人群体进行研究发现,典型的游戏群组年龄范畴是从4岁到12岁;或是从8岁到17岁。同龄游戏的孩子就好比是被关在笼子里的猴子,要比混龄孩子和野生猴子更具侵略性。相比之下,混龄做游戏会更有趣,较少竞争性,更具创造性,更有利于儿童尝试和学习新的技能。
我们当今的文化和教育体系过于强调竞争和输赢,但当不同年龄的孩子共同游戏时,孩子们的关注点就会从击败别人转移到获得乐趣上,游戏时的心态趋于放松,创意也就自然产生了。另外,当混龄做游戏时,孩子们因年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能力,那些能力领先或落后于同龄人的孩子可以在大孩子或小孩子那里找到能力对等的游戏伙伴。比如,一个不擅长攀援的孩子可以跟比他小的孩子一起慢慢练习爬树,而不必有落后于人的自卑感。因而,混龄做游戏也可以给孩子们一个能力匹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