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生活 > 正文
(商道)杨荣华:变中求新的创业路(1)
来源:  2015-12-21 16:57 作者:

  
  “靠山山会倒,靠海海会干,只有自己最可靠。”从记事起,杨荣华的脑海中就植入了父亲的这句教诲。正是这个理念,杨荣华从不服输,善于分析、捕捉商机、敢闯敢干,总是在困境中胜利“突围”,在创业路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生在浙江萧山农村的杨荣华,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个十分憨厚、老实本分的人,不像块当“老板”的料,可几句话下来,他敏锐的思维以及骨子里透出的那份精明干练,就让人另眼相看了。

  走下教坛摆地摊


  1979年,杨荣华高中毕业,经百里挑一的考试,成了一名民办教师。杨荣华很珍惜这个机遇,工作勤奋加上钻劲十足,教学水平出众,很快成了学生、同事眼里的好老师。

  教师当得好好的,怎么又到马路上去练摊?杨荣华憨地笑着说:“穷则思变吧,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商海中打拼。”现在看来,杨荣华当初迈出这一步算是个英明的抉择,因为现在他在事业上已小有所成了。

  杨荣华的父亲是跑供销的,深知商海的险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但杨荣华认准的事是劝不进的,这是他骨子里的性格。身边没人支持,手头几乎没有一点积蓄,在一片反对声中,杨荣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由于平日为人老实本分,人缘特好,杨荣华在当地很有口碑。听说他有“闯江湖”的想法,竟连当时的小学校长也非常支持,为他鼓气,还主动借给他1400元本钱。

  杨荣华浑然不知商海的惊险,就这样一脚踏进去了。作老师和做生意,完全是两码事,他第一次“试水”就被呛了一大口。摆地摊时,他看看别人什么好销就急着去进什么,结果,总是比别人慢一拍。

  洪水期间供不应求的雨靴、工矿靴等到了他手中就成了“压手货”,因为他还在进货时,洪水就已退了,最后只好亏本大甩卖。一看这个不行,杨荣华又忙不迭地换做食品生意,在萧山崇化小商品市场里摆摊,又换到洄澜市场做,可生意一直没有起色,手头上借来的“本钱”一大半就这样交了“学费”。

  眼瞅着要过年了,杨荣华赶到义乌去进了饼干、蜜饯等小食品,本想捞些本钱回来,不曾想进货价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根本没有竞争力,又一次血本无归。进,手头旧债未又要举新债;退,从此被人看轻无缘生意场。

[1] [2] [3]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