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蛐蛐儿登场。黄昏漫步林间,久违的蛐蛐儿声又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这蛐蛐儿声不禁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小时候,我常常和伙伴们玩斗蛐蛐儿。我们将捉来的两只蛐蛐儿放入小瓷罐中,拿根细竹条轻轻拨动它们的尾部,它们便如仇人见面,摆开架势,互相撕咬起来。为使其更加凶猛,有时还要将蛐蛐儿放在掌心用力掂掂。经过一番鏖战,胜者往往昂首振翅,高声“奏鸣”,庆贺胜利;败者则垂头瑟缩,退立一隅,不鸣不动。于是比赛结束,优存劣汰。败者反而有幸被主人抛弃,回归自然。
斗蛐蛐儿有趣,捉蛐蛐儿却是件苦差事。蛐蛐儿怕光喜阴,白天蛰伏洞穴中,夜晚才出来饮水觅食。待到它们吃饱喝足之后,唱起委婉动听的“情歌”,才能循声捉之。蛐蛐儿听觉敏锐,警惕性高,当你轻轻走近它时,鸣叫声便会戛然而止。但蛐蛐儿的耐性差,不久便又复鸣,于是蹑手蹑脚,循声拨草,翻石寻找。好蛐蛐儿声急有力、头宽足长、钳大坚锐,战斗起来才勇猛善斗,才会博得蛐蛐儿迷们的喜爱。
童心无瑕,斗蛐蛐儿不过是一种天真的游戏,但至今我也感到迷惑不解:它们本为同类,没有权利之争,理应和平相处,被人逮住,更应该同病相怜才是,可是它们一旦相遇,竟立即大动干戈,甚至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实在可怜可悲。转念一想,这岂止是蛐蛐儿的悲剧呢?儿童无知,大人也有斗蛐蛐儿的,那又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该如何解释呢?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