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喜欢茶的清香与喝茶的禅味,我常来往于寺庙间,品一品禅茶。禅茶当中,我最钟爱沩山禅茶。
沩山禅茶产自宁乡沩山密印寺。唐代大中三年(849年),裴休在宁乡沩山建密印寺,并置大片茶园,种茶解禅,满足寺内僧人使用,也常给施主品味。
北宋后,密印寺四度被毁,现在的密印寺为禅家道场。大佛殿为1933年重建,高27米,四壁嵌满鎏佛像,计12218尊,佛像神态肃穆,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寺内有密印十景,是著名的风景胜地,毛泽东、萧子升青年时代曾到此漫游。
密印寺周边山灵水秀,土壤肥沃,种植的茶树茂盛,茶叶肥厚,香味浓郁,成为上等好茶,也是上贡朝廷的珍品。沩山禅茶,多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亚于武夷、龙井。沩山毛尖多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常密封于瓷罐,以保存香气。沩山毛尖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茶水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滋味醇甜爽口,非常诱人。
第一次见识沩山禅茶,是到密印寺访古寻踪,看到沩山奇石怪峰,小溪汩汩,溪水清澈,茶树葱绿,我想真是一个产茶、养茶、喝茶的好地方。一阵漫游之后,我转悠到密印寺内,忽闻一缕清幽之香飘然而过,那香味幽深、缠长,直沁心脾。我顺风张望,寺院空旷,断定是炒茶。
我迅速向寺院走去,果然听到里面有人说话,轻轻叩门,一位僧人开门,好奇地望着我。我问:请问刚才是在沏茶吗?僧人见我问得这般奇异,惊异地看着我。突然有人答话:施主,你很有茶缘,一起进来坐吧!我走进客房,茶几上放着两杯清茶,汤色嫩黄,热气缥缈,却没有香味散发。
寺主见我,换了坐姿,盘腿坐于稻草垫上。撤换茶杯,换上紫砂壶,寺主起身,亲自为我沏茶。他用勺子在瓷罐中打起一勺,轻轻抛入杯中,清脆有声。把刚烧开的泉水注入紫砂壶中,茶叶随着开水在壶中翻腾起伏,泛起细细泡沫,连成一片。茶叶随着壶水的平静,慢慢下沉,直到最后一片叶子沉下。寺主端来一碗泉水,我吸了满满一口,清漱口腔。紫砂壶中汤色嫩黄,我轻轻喝一口,只有开水的味道。寺主开了佛乐,课经与木鱼之声飘荡;点上檀香,我漂浮的心稍微沉静,没有烦忧,没有思虑,全心享受茶味。汤色慢慢变得透明,喝上一口,香味游荡在唇舌尖,轻轻滑过喉咙,稍有涩味,却很悠长,让人回味。当课完一经,杯中茶叶全部张开,再喝茶,香味大开,涩味全无,香味绵长,滑入肠胃,清新提气,神爽精奋。
回到家中,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清闲之时,常泡一壶沩山禅茶,听听佛乐,读读佛经,细想才感到:沩山禅茶是在虚静之中等待茶香,享受禅理,澄明心境的。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