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生活 > 正文
酒缘情未了
来源:  2015-12-21 16:55 作者:
  金色六月,陇南山区风景如画。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流绿溢翠,令人心旷神怡,山下的小麦翻着金黄色的波浪,飘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正午时分,一辆白色的宝马车翻山越岭,从西向东驶入徽成盆地,进入成县县城约摸20分钟后,车停在红川二条岭上。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下车向山下的红川镇及酒厂远眺了两三分钟,看到绿树掩映中的企业已厂房林立,脸上禁不住露出了几分微笑。在门卫室登记后,他在厂区转了一遍,买了四件金成州酒。车出了红川酒厂,沿栗川而上,驶入金徽酒厂。他看了生态园后,随手拿出包中的照相机,拍了几幅风景照和酒厂生产场景的照片,又买了四件金徽酒后,驾着那辆白色的“宝马”飞快地离去了。

  这位驾驶着高档车的尊贵客人,为何在红川、金徽两厂各买了四件酒呢?他开车从岷州到徽成六七百里路,仅仅是为了买几件酒吗?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甘肃武都地区只在成县有一所师范学校,该学校担负着向全区六县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县推荐来的工农兵学员只能在成县上师范。学员当中来自岷州乡村的曾俊杰、卢宇,既是老乡,又分在一个班级就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一到星期日,他俩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便聚在一起喝上一场。那时市面上,酒是紧缺品,常见的不是金徽酒,就是红川大曲。这两个牌子产自历史悠久的徽县陇南春酒厂和成县红川酒厂。一来,这两种酒是地产名酒,味道醇正,质量上乘;二是价格公道,实惠。学生没有钱,能喝上这两种酒,也就很不错了。

  学上着,酒喝着。只要一人想喝酒,另一人有请必到。哥俩一个人不喝,和其他人不喝,只有他们俩坐到一起,酒才喝得有味,话才说得投机。酒不喝别的,只喝红川、金徽这两种酒。

  不知不觉,四年的学生生涯快结束了。一天,曾俊杰对卢宇说:“这四年过得太快了,眼看着我们就要离开成县,回岷州了,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在一块喝酒?”“说远的干啥,以后是以后,今晚我俩先喝一次毕业前的酒吧!”卢宇对曾俊杰说道。

  冬天天黑得早,晚饭时房间里已亮起了电灯。

  曾俊杰提了两瓶红川大曲到卢宇宿舍里时,卢宇早准备了两瓶金徽酒,两人各自叫了二名酒友。六人围成一桌,吆五喝六,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酒酣耳热、半醉半醒之时,曾俊杰说:“卢宇,红川、金徽这两种酒好,我们都喝上瘾了。师范这四年,知识没学多少,酒倒喝得挺多。这一生不喝酒罢了,要喝只能是红川、金徽了。你我同学一场,酒友四年,为了纪念我们在师范上学的快乐生活,以后,我们结婚无论是生了男孩还是女孩,我孩子的就取名曾红川,你的取名卢金徽,你看咋样?”卢宇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高兴地说:“你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一桌酒友笑得前仰后合,连声称这个注意好。

  酒桌上的话,哪能算数?哥俩结婚之后,曾俊杰生了个儿子,可他还真给儿子取名曾红川,卢宇生了女孩,他也真像毕业前所许诺的那样,给女儿取名卢金徽,妻子觉得“徽”有点别扭,就改为“晖”,与“徽”谐音。两家三十余年来一直互相走动,节假日仍约在一块聊聊天,喝喝酒,所喝的酒当然不是金徽,就是红川。“金徽”“红川”既是酒桌上的美酒佳酿,供他们一一品味,也是各自家庭中的寄托和希望,让他们时时牵挂。

  卢宇的女儿卢金晖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后留在金城工作。曾俊杰的儿子曾红川,高中毕业后未考上大学,去深圳闯荡。小子有出息,经过五六年的拼搏,当上了一家企业的老板。曾红川多年没回家了,这次请假回家想好好孝敬父母一番。谁知嗜酒如命的父亲既不要钱,也不要物,只有一个心愿,替他去看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红川酒厂和陇南春酒厂,同时在厂家买几件金徽酒和红川酒,他要和老卢找回当年在师范学校喝酒的那份感觉和惬意。

  这下你肯定猜出来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开宝马的年轻人就是曾俊杰的儿子曾红川。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吉山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