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晚报》报道,在一场人才现场招聘会上,有一家聘公关小姐的公司打出的招聘条件除对身高、气质、学历等方面提出要求外,还要求“白酒一斤”的酒量。
招聘会上的“酒味儿”已不是第一次闻到了。据《重庆商报》报道,在当地一次招聘会上,也有公司提出“假设你和客户吃饭时,客户说只要你喝完一瓶白酒,就把50万元的订单签了,而且你能得到5万元的提成,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的面试题。
谁都不能否认,我们正遭遇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对毕业生而言,他们将迎来人生中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考验。而频频出现的“酒味儿”则提醒我们,在就业寒意的逼近下,我们更应该倡导建立健康的、积极的、正面的用人标准,在这场就业危机的背景下,不能让那些带有庸俗色彩的招聘要求给求职者造成二次伤害。
“白酒一斤”也好,“喝完一瓶白酒签50万”也罢,这些场景不可否认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将板子打在虚无的“社会现象”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研究着社会、改变着社会。从这种意义上说,对“白酒一斤”的妥协更像是一种自甘下降格调的投降。另外,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白酒一斤”或者“喝完一瓶签50万”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成为主流,永远不会成为推动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动力,而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本身的形象。
尤其在就业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扑鼻的酒气更是让人心生悲凉。试问,谁会舍得让自己的姐妹去从事需要“白酒一斤”酒量的职业?谁又舍得自己的兄弟为了挣那单50万元的生意而舍命喝下一瓶白酒?这样的换位思考不可缺少,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让这些“白酒一斤”或“喝一瓶签50万”成为建立在求职者内心酸楚之上的“乐子”。
所以,与其将精力放到乐于在市场上招聘“白酒一斤”的人才,倒不如多想想企业发展的正途。越是招聘会上人潮涌动,越不应该以一种“挑白菜”式的优越感来面对身处就业寒冬里的求职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