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竹叶青酒,别有滋味在心头。
澜沧江畔,滇之西南的临沧,民族风情浓郁,地方特色突出,是一个最适宜于人类居住养生的地方。在临沧,天空湛蓝,空气清鲜,大地一洗碧绿,那风仿佛有情,那雨似乎有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推杯换盏,自然别有一番情趣。
搞文学的人在一起,常常标新立异。在小城里,我们五、六个人组织了一个文学沙龙,每个礼拜选一家餐馆聚一次,要么火锅,要么就点一个大独菜。喝的绝大多数是本地产的廉价白酒,再贵也不会超出30元。时间长了,腻了,就改变聚会方式,由餐馆转入家里。事先约定晚上聚会的时间、由哪一家做东,不吃饭,只喝酒,炒点下酒菜就行。对于酒,也有要求,那就是不图多,只求精。
时间过得飞快,一月有余,第一轮聚会行将结束,轮到我,已是最后一个了。 在我前面的几位文友,都略显摆阔,有的搬出水井坊,有的捧出茅台,有的开启五粮液,还有的居然让大家品尝洋酒。人家个个出手不凡,我又怎么能显得太寒碜。
晚上聚会,我白天就到烟酒行里去转悠,打听各种酒的价格。烟酒行里的服务员都被我问烦了,可我老是觉得不是酒档次太低,就是酒的价格太贵。于是,我在烟酒行之间走来穿去,最后在一家名叫“临沧酒家”的专卖店里发现了竹叶青酒。店里叫杏花的姑娘说:“大哥,你的眼力真好,这竹叶青酒,如果自己喝,是一种享受。如果送人,既大方又实惠,对方也喝得健康。”我看了看说明,的确是好酒。于是花了三百多块钱买了三瓶回家。
当我把酒往桌上一放,顿时觉得不对劲,我买三瓶酒的钱还不够人家买一瓶,岂不让文友们笑话!就在我坐在沙发上思考着是否重新买酒的时候,摆在博物柜上的一套酒具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了,有了,办法有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
那是我从傣族地区买来的一套精美的竹器酒具。有竹壶、竹杯、竹盘,还有一把竹提子。我把竹叶青酒倒进竹壶里,又把剩下的竹叶青酒和空酒瓶藏了起来。 晚上,文友们如约而至,几句寒暄过后,我就把竹桌拉开,又将竹器酒具摆上。我吩咐妻子:花生、牛干巴、竹虫等下酒菜全部用竹盘来盛,不用瓷勺只用竹筷,这样,以竹为主题的酒会文学沙龙就开始了。
当我手握竹壶,给每一位文友斟酒时,鼻子灵敏的庄君就问:什么酒?这么香!我没作答,只是举起酒杯说:酒嘛,都没各位家里的档次高,但我建议,不管什么酒,喝了这一杯再说。我逐一地跟各位碰了一下,然后先干为敬。别人都干了,只有王兄没有喝,只见他仔细的盯着竹杯里的酒,用鼻子在杯边很陶醉的嗅着,然后对我说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开心,请你换个白瓷杯给我,我要看这酒的颜色。”我妻子拿了一只白瓷杯给他,他就把竹杯里的酒倒进白瓷杯里。当他看到绿晶晶、青澄澄、莹澈透明的酒液时,他说:“开心啊,开心,亏你想得出来,设了这么一个‘全竹宴’。喝!喝了这一杯,再来它个三五十杯。今晚谁要是能猜出这酒是什么酒,我给重奖!” 我知道王兄已经知道是什么酒了,因为他不但爱喝酒,而且还对各种名酒有研究。且才思敏捷,洞察世事的能力特强。文友们你敬我一杯,我又回敬你一杯,推杯换盏轮番坐庄,不知不觉间,一壶已尽,我又背着他们倒来了第二壶。喝过三壶时,许君说:“我血压高,不能再喝了。”王兄说:“喝,明早去量血压,如果升高了,我买降压药!”杨君说:“这几天我的胃不好,再喝,就麻烦了。”王兄又说:“不喝这酒,你才麻烦呢!”
王兄都问过好几次了,就是没人说对这酒是什么酒。王兄说:“你们这些人,一个个还是作家文人呢。今晚陈开心摆的是‘全竹宴’ 。你瞧,竹桌、竹盘、竹杯、竹壶和竹筷,连下酒菜都还有竹虫,你说这酒不是竹叶青酒还会是什么酒?开心,你说是不是?”我赶快回答:“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让你们见笑了。”王兄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需要营造的就是这样的文化氛围。竹叶青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等多种功效,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已成了著名的珍品,其清醇甜美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唐、宋时期开始就被人们所肯定,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啊。”此时,大家都静静地倾听王兄高谈阔论。
庄君平时很少说话,但记性特好,只要是他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他都能过目不忘。他说:“之前,我虽没有喝过竹叶青酒,但知道,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叶青酒也多有赞誉。例如:西晋张华写道:‘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酿。’南梁简文帝诗中也有‘ 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杜甫喝了竹叶青酒后吟道:‘崖密松花熟,山杯竹叶青。’《水浒传》中也多处提到饮用竹叶青酒,‘野店初尝竹叶青’,‘ 三杯竹叶穿胸过,两朵桃花飞上来。’。今晚承蒙开心兄款待,一饱口福 。我建议,将竹叶青酒定为我们文学沙龙活动的席间美酒如何?”庄君话落,掌声响起,大家一致同意。
此后,每每举办文学沙龙活动,大家都喝竹叶青酒。酒席之间,自然都会谈论喝过竹叶青酒后的一些感受。
快十年了,年年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