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底,在伊力特酒二厂举办的广场文化文艺演出中,一对父子组合特别引人注目:微微发福的父亲沉稳的坐在凳子上,十指如蝶飞舞,娴熟的弹奏着电子琴;阳光帅气的儿子则立在一旁,深情专注的吹着萨克斯。琴瑟相辅,配合得如此默契。深沉而平静,富有情感,轻柔、悠扬中不失铿锵的天籁之音,深深的烙在观众心目中,久久不散。从此,这对父子的名字在酒乡不胫而走。他们就是伊力特酒二厂员工李富强及儿子李燃。
儿时的李富强痴爱音乐。因家境贫寒,乐器对于他来说可望不可及,更别提拜师学艺了。因此,观赏街头戏成了他的一大爱好。每当村里有外面过来的文艺演出时,他绝不放过,有时甚至逃课听戏,一呆就是一天。好运罩头时,给演员们跑跑腿,还可以过把瘾,摆弄一下对他来说神秘神圣的乐器。
11岁那年,李富强用自己一年多来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一把长笛。有了属于自己的乐器,他几乎笛不离手,曲不离口,没过多久竟然无师自通,可以像模像样的在学校里登台演出了。那时,他多么希望拥有一台电子琴,至于成了一块心病,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十指如飞,弹奏出行云流水般的音乐。
1982年,李富强高中毕业后,招工进伊力特酒二厂当了一名酿酒工,但他始终没放弃自己的梦想。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及妻子韩红霞的大力支持下,婚后第二年,他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电子琴,圆了儿时的梦。音乐是相通的。有了一定的功底,电子琴拿手就弹。那时,伊力特广场文化办得红红火火,每周都要在工会大厅里举办一场舞会,李富强成了这里的“台柱”。他那娴熟的演技带领职工滑进梦幻般的舞池,卸去一周的疲劳。
1992年,为使广场文化举办的更加多样化,伊力特工会出资给他买了一把萨克斯。于是,他又开始主攻吹萨克斯。1994年,公司派他前往伊犁州话剧团深造,他的演技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进。
1989年儿子李燃的出生,给这个音乐之家注满了新的欢乐,夫妇俩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身上。 等儿子稍懂事起,李富强就引导儿子接触电子琴,手把手的教他。几番下来,小家伙还能像模像样的弹上一首小曲,但李富强的心思并不在于此。1996年,为了日后方便教儿子吹萨克斯,李富强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把萨克斯。儿子10岁那年,他见时机已成熟,把萨克斯望儿子不脖子一挂,开始教他吹。几斤重的萨克斯挂在大人脖子上吹上都费劲,别说是一个孩子了。一个月下来,小李燃的嘴皮都吹烂了,褪了一层皮,挨上管口疼得要命。李燃与父亲开始了对抗拉锯战,死活不肯再练。望着儿子干裂淌血的嘴皮及长及其膝盖的萨克斯,李富强的心在滴血,他何尝不希望儿子痛痛快快的与小朋友玩耍,自由自在的度过童年。但他是位父亲,看到的是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在儿子的苦苦哀求声中,李富强无动于衷,并声色皆厉的训斥,逼着他练完每天布置的任务。那时,小李燃恨死了萨克斯,有时恨不得揣上几脚,并对父亲横眉冷对,经常一言不发,偷偷的抹泪。母亲韩红霞见状,也陪着儿子悄悄得流泪,但她从未阻止过。过了两个月的适应期,李燃逐渐喜欢上了这个长相古怪的乐器,尤其是在学校文艺演出中大展风采后,他的劲头更足了,练琴由被动变为主动,父子关系又僵持到缓和。有时,李燃还主动与父亲切磋技艺。
200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儿子的技艺,李福强找到伊犁州总店天艺琴行老板张杰,让儿子拜师学艺。张杰曾任职于新疆军乐团,现任哈萨克自治州管弦乐协会的秘书长。儿子一学了三年。三年里,每到星期六,李富强夫妇就一早陪着儿子赶100多公里外的伊宁市去学艺,两天后回来。这三年中他们不知跑了多少里路,花了多少心血和开销。三年下来,李燃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于2007年7月在新疆音乐家协会过了萨克斯演奏七级。
夜幕降临时是他们一家最温馨、最快乐的时刻,父子俩你吹我奏,好不热闹。激情处,当妻子和做母亲的韩红霞引吭高歌,惹人垂羡。
如今,已上新疆伊犁师范艺术学院一年级的李燃踌躇满志。在这,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他早日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