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葡萄酒: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1)
来源:  2015-12-21 06:14 作者:
     面对进口葡萄酒的“抢滩”,国产葡萄酒该如何应对;面对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国产葡萄酒该如何向消费者进行专业的葡萄酒文化教育,以及如何尽快走出国门,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将面临更多的工作。

产业集群式推广助推行业发展

     今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将与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合作开展“2012国内葡萄酒产区推广活动”,活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2012广东国际酒展期间,举办“产区(产品)与广东经销商品鉴对接会”,由广东省内的经销商与产区(企业)直接见面;二是7月—9月“组织经销商到产区(企业)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企业交流,考察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体验当地文化;三是参加“广东国际酒类商品采购节”,与采购单位直接洽谈。

     “2012国内葡萄酒产区推广活动”无疑会给各葡萄酒产区带来新的希望。根据目前葡萄酒产业面临的情况,葡萄酒经销商和消费者对国内产区及葡萄酒缺乏客观的认识,进行有组织的产区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各葡萄酒产区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酒商和消费者认识、了解国产葡萄酒。“2012国内葡萄酒产区推广活动”旨在引导消费理念,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为国产葡萄酒做好市场提供帮助。

     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国内最大的酒类销售中心和国际酒类集散中心,仅2010年,酒类产品实现总销售额380亿元,进口销售总额140亿元,其中葡萄酒约64亿元,并保持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领先于国内葡萄酒消费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增速明显,尤其是以广东为代表的地区,对国产葡萄酒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冲击的形成源于多方面原因,除了对国外葡萄酒品质和文化的认可之外,进口葡萄酒良好的宣传推广模式也成为其消费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进口葡萄酒商似乎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诉求,他们不厌其烦地推广品鉴会,一再强调进口葡萄酒的产区特色,恰好符合了中国消费者追求品位与时尚的诉求。

     然而,国内葡萄酒因为起步较晚,产区规划、原材料、葡萄酒文化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都尚待成熟,因此导致部分消费者认识偏激,认为中国没有好的葡萄酒,只认可进口葡萄酒。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各产区都有特点明显、品质高的葡萄酒产品值得向市场推荐。

     说起中国的葡萄酒企业,一线葡萄酒品牌“四大家族”首先映入人们的脑海,他们起步较早、实力雄厚,未来的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对于一些起步较晚、实力不够强大的中小型葡萄酒企业来说,想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借助产区优势来进行推广。一旦一个产业以集群的方式出现,其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产业集群发展是今后葡萄酒行业的大势所趋。

  产业集群的宣传推广也是一种国际化的推广模式,像法国、意大利、美国等葡萄酒生产大国,他们的推广模式通常以产区形式出现。法国在世界主要葡萄酒消费国均有自己的葡萄酒推介机构,比如法国食品协会,专门针对各产区的葡萄酒进行推广宣传。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也逐步在中国增设这样的机构。现在,一些国家的大使馆也开始承担起宣传推广本国产区葡萄酒的职责。

     如果葡萄从基地的选择到种植、采摘、酿造再到进入市场,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贯穿产业化集群的理念,有专业的组织来管理,那么势必能够实现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让整个产区和企业用最低的成本整合资源、寻找市场并提高自身影响力。

让世界认识中国葡萄酒

     根据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向国外展示我国葡萄酒的整体形象,介绍我国葡萄酒产业、各产区情况及产品,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拟统一组织葡萄酒产区及企业,参加2013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

     从1996年开始,杜塞尔多夫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每年举办1次,是当今世界上专业的葡萄酒展之一。展商除来自德国外,还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东欧等欧洲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家;参展观众来自世界各地,都是与从事葡萄酒、烈酒相关的零售商、餐饮业、酒店业、酒类批发商、进出口产品和食杂店零售商等。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中央品鉴区的专题品鉴、展商研讨会和品鉴会,传播葡萄酒美食文化等活动。

     组织国内产区和葡萄酒企业参展,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上关于葡萄酒的展会越来越多,更多的是国外的葡萄酒“走进来”,而中国葡萄酒很少“走出去”。2012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将组织全国主要产区和企业去德国参展,是对中国葡萄酒整体形象的展示。

[1] [2]

编辑: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