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葡萄酒 > 正文
低价进口葡萄酒“裸奔”入市 国产酒地位堪虞
来源:  2015-12-21 06:27 作者:

    据国际权威机构IWSC最新报告表明,从本世纪初至2010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预计增长65.52%,比全球总增长速度快6.5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欧美市场消费收缩,众多的欧美葡萄酒商想方设法挤进中国这块热土挖走一方蛋糕,甚至不乏价格“裸奔”者。

    记者日前暗访了解到,部分瓶装进口葡萄酒一批价格已低至20元以下,在利润空间上已几近“裸奔”。在此背后,是不成熟的葡萄酒市场面前,中外葡萄酒厂商面临的共同尴尬。

  价格裸奔

  四川成都糖酒会的进口葡萄酒展厅,在一瓶法国原装葡萄酒前,自称经销商的记者与一家内地葡萄酒进口商展开交谈。

  该进口商告诉记者,该种葡萄酒系从法国原装进口,在原产地价格为1.1欧元,但对记者可以20元的批发价出货。“如果你需要的量足够大,价格还可以再谈。”进口商眼里闪着急切的光。

  记者找到一位葡萄酒业资深人士对该酒进行鉴定,结果是该瓶酒的原装进口身份并无疑问。

  “以1欧元兑换人民币9元计算,该瓶酒的成本大概在10元左右,加上50%的关税和3元左右的运费和仓储、卫生检验费用,该酒最终成本价格将在18元人民币。而据该进口商称,现有的20元价格仍可再谈,这意味着,这款酒在进口商处的利润空间将不足2元,甚至更少。”上述业内资深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并喟叹道,“他们无异于裸奔。”

  上述事件不是特例。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眼下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野战军”。“他们专门到欧洲、澳洲等地搜索这种廉价的葡萄酒,价格在1欧元以上的葡萄酒品质上勉强过关,有一部分成本价在五六欧元的垃圾酒基本上很难送入口。有些酒可能很快就变质了。”

  如此薄的利润,为什么还有人相继涌入?“有人想做酒,但没有门路,只能低价抛售。”美国星座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夏仲邦认为,这部分酒商靠走量赚取利润。但这只能是短期行为,对经销商也不可能构成持续的供应。

  此外,记者了解到,也不排除部分进口酒商寄望借此促销,以拉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品质忧虑

  尽管“搅局者”尚未形成气候,但其带来的“蝴蝶效应”却令人无法忽略。

  国产酒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部分成本价在20元以下的葡萄酒终端销售价一般在三四十元,而这个价位,正是国产葡萄酒的地盘。”夏仲邦表示。而广东省一酒类行业协会人士则向记者表示,对于这部分进口葡萄酒的质量仍需区别看待。“有一部分质量确实在同价位国产葡萄酒之上,也有自己的市场。这势必对消费者的心理构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国产酒的销售。”

  但眼下的关键是,普通的消费者单从外观无法对酒的质量进行辨别。“一部分‘垃圾酒’甚至变质的酒混杂其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就很难保证。”前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而部分低档进口酒商在这场冲击中也难以幸免。以一家来自西安的进口商为例。记者由侧面了解到,该酒商近年来投入不菲资金进行渠道铺设以及产品推广,但受“裸奔者”与垃圾酒冲击,经营上已颇为艰难。

  然而这部分“搅局者”的威力并不只于此。记者了解到,限于眼下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仍有局限,部分“胆大”的经销商甚至进货价在20元左右的进口葡萄酒标价百元卖出。这令原本已使消费者颇为头疼的进口酒的价格体系,变得更加混乱。 本报记者 张晓华

  旁边报道

  中外资酒争抢品牌酒市场

  英国佳纳地亚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继2007年首次跻身全球葡萄酒企业十强之后,张裕集团2008年又以8.9亿美元的销售额上升至第七位。剔除人民币相对升值带来的利好因素,品牌化对这一数据的贡献不容小视。

  而这正是眼下进口葡萄酒厂商头痛的地方。尽管近年来进口酒市场不断扩大,但其繁多的品种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销售面临“瓶颈”。在此背景下,品牌化运作正成为进口葡萄萄酒厂商适应中国市场的一种趋势。近日,进口葡萄酒界动作频频。从法国大酒窖公司与上海卡斯特公司合作,到拉菲酒庄落户蓬莱,葡萄酒厂商正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加速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而品牌化在改变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运行轨迹的同时,无疑将加快市场的成熟和规范。

编辑:卓越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