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个性化与性价比,葡萄酒的双翼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6-09 10:23 作者:刘保建

  在过去对国产葡萄酒的认识中,个性化不高和缺乏差异化往往成为限制国产酒发展的问题。不过,经过多年努力和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逐渐成熟,现在各产区都出现了一些个性化产品,一些小葡萄品种酿造的产品,已经初步表现出其明显的个性,并在品质上有了极大提高。

     但它们都面临着进一步提升个性化的瓶颈。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这是由于我们现有企业使用的原料,大部分来源于老的基地,即使是新建的酒庄和基地,很多在酿酒葡萄品种选择上没有突破以前的框框、栽培模式(技术)也没有更新、提高。因而,造成酿酒葡萄缺乏个性与特点。葡萄酒产品没有个性就会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可能会影响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除了遭遇个性化提升瓶颈,国产葡萄酒当前还面临着性价比不合理的问题,很多葡萄酒产品的价格定位不是从市场、消费者和产品品质出发,而是从经营者甚至是“领导”的意愿出发,价格脱离了市场,因此失去了很多消费者,长此以往,国产葡萄酒竞争力将大幅减弱。

     葡萄酒的个性化与性价比,恰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针对当前中国葡萄酒企业对个性化和性价比的思考不足,6月5日至7日,由中国酒业协会和滨州医学院主办的“2015(第二届)中国葡萄酒论坛”将在烟台举办,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专家、营销专家和企业家,将结合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和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提升国产葡萄酒个性化和性价比,锻造中国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探索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新战略和新举措,努力构建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常态”。

  个性化培育正当其时

     2014年8月8日,“首届中国葡萄酒论坛”以“反思·自信·崛起”为主题举行。论坛提出,中国葡萄酒行业应该思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认清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坚定行业发展的信心,以国际思维与世界视角,探索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和成功之路,跻身世界葡萄酒强国之林。

     应该说,这一主题的设定与当时行业的心态相当吻合。彼时进入行业低谷的葡萄酒企业危机感十足,在一片唱衰之声中,产业亟需提出变革思考话题,以正前行。

     201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总产量同比下降14.59%;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52%;利润同比下降20.06%;税金总额同比下降10.51%。即便是行至2014年上半年,行业下降虽有收窄,但仍然不很乐观。半年内葡萄酒行业产量同比下降3.92%,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0.37%,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6%。

     走到2014年下半年,葡萄酒行业产量开始止跌回升,营业收入转正,整个行业已现景气复苏的迹象。进入今年一季度,我国葡萄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08.36亿元,同比增长16.38%,利润总额14.13亿元,同比增长19.12%,收入利润增速为2012年以来最高,也是自去年6月份实现正增长以来首次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葡萄酒产量在一季度同样达到16.9%的双位数增长,行业复苏明显,虽未恢复到调整前的发展状态,但是行业基本面已经稳固。

     在这个节点上,“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组委会又提出国产葡萄酒应该立足个性化和性价比,以此克服国内产区、产品的同质化问题,遵守性价比铁律,化巨大的调整压力为行业转型的动力,迎接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产葡萄酒“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葡萄酒发展成熟度已经远远不同往日水平。国内一些通过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模式树立自身优势的产区,已经渐渐显露出个性化的趋势。而在具有独特魅力的西部优质产区,也涌现出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优质国产酒,它们正在逐步进入大众消费视线。

     但正如王祖明秘书长在前文所述,由于国产葡萄酒受限于原有的基础建设和固定的发展模式,个性化提升将是接下来面临的发展瓶颈。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很多产区的葡萄酒企业对所在产地的风土条件和产品体系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极容易在葡萄品种选择和葡萄酒产品开发上出现雷同问题,反而缺少了葡萄酒品牌营销所必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元素,从而制约了国内葡萄酒品牌的社会影响。

     比如说,当前在葡萄种植方面,目前全国各个产区中赤霞珠和霞多丽两个品种就占到了全部品种的70%以上,在此基础上,酿造出的葡萄酒无论口感还是风味同质化都非常严重,均缺乏核心竞争力。更何况,在产品个性化缺失的背后,其实是来自企业管理、文化表达、工艺和市场个性化的全部缺失。

     而面对“零关税”进口酒的竞争和行业调整的“空前”压力,我们必须进行个性产品的彰显,进而彰显产区、文化、市场、工艺等的个性。

     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在近日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前景广阔、日益多元化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中国葡萄酒必须张扬个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盯住市场,盯住消费者。同时凸显产区的个性,显现产区的优雅风格。

  提升性价比回归理性

     除了提出个性化,“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还提倡锻造中国葡萄酒的个性化和性价比,以此提升国产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葡萄酒存在着性价比不合理的现象。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而国产葡萄酒教育和文化培育未能跟上,导致大部分葡萄酒消费者的不成熟,他们有的将葡萄酒当做奢侈品,有的当做高端产品消费,从而忽略了葡萄酒作为大众酒的属性,这就导致了很多不理性消费,而随着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的实施,不理性葡萄酒消费瞬间减少,国产葡萄酒压力巨大。

     刘树琪也谈到,在国内葡萄酒文化和消费意识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许多普通消费者普遍会认为广告打的越多、包装越精美、价格越高就越是好葡萄酒、高品质的葡萄酒。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和左右下,急功近利的葡萄酒企业们便开始加大宣传投入,对葡萄酒进行过度包装、过度广告、过度营销,人为增加了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种理念与行为成了整个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通病,更给脆弱的葡萄酒经济留下深深的隐患。

     基于此,中国葡萄酒必须理性发展,遵循性价比的铁律。

     “性价比决定着国产葡萄酒的前途与命运,是决定葡萄酒企业竞争成败的核心因素。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国内企业必须学会尊重消费者,回归葡萄酒本身,提高葡萄酒的性价比,让消费者以同样的价格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刘树琪说,国产葡萄酒必须通过长期努力,千方百计地做出质优价廉并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千方百计地减少过度包装、过度广告引起的非生产性投入,千方百计地缩短酒庄酒走向普通大众餐桌的距离,千方百计地提升葡萄园的机械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葡萄酒的生产成本。

     当然,国产葡萄酒的性价比不合理,也与国产酒目前所处的产业政策有关。

     不同于我国把葡萄酒产业列入轻工业,生产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税收等费用(比如10%的消费税等),欧盟很多国家将葡萄和葡萄酒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整个产业链都获得国家的补贴。即便是在葡萄酒酿造领域,在国外,葡萄酒厂、葡萄酒庄依旧属于农业产业领域,相应的税收、管理费用要低于工业产业。在出口方面,欧盟很多国家对于出口的葡萄酒产品有退税的政策。

     反观我国葡萄酒产业虽有一定补贴,不过,仅有蓬莱、宁夏等少数产区对于种植葡萄进行补贴。作为一个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产业,国产葡萄酒未能享受相对于国际通用的政策,生产成本较高,加剧产业、产区的不合理。

     刘树琪还提出,要提高性价比还应从基础做起,着力推动法定产区制度。中国作为新兴葡萄酒大国,应该建立法定产区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葡萄酒行业应该严格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如果不采取措施,必将影响产业发展。

     而“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或将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个性化培育和性价比提升经验。来自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专家、骨干葡萄酒企业、流通企业负责人和酒业主流媒体,将共聚一堂,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思维,来提高个性化和性价比,推动新常态下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并借鉴国际葡萄酒行业提升个性化和性价比的相关经验。

     知名的业内葡萄酒专家、管理专家将作《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从市场供求看中国葡萄酒产业个性化之路》、《互联网+时代下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个性发展策略》、《个性化与技术创新》等主题报告。以张裕、中粮、威龙为代表的多位知名国内葡萄酒企业负责人将结合公司经营思路,畅谈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个性化和性价比的成功之路。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