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葡萄酒论“口”卖,你买吗?
来源:  2015-12-21 10:32 作者:

  几日前,伦敦一家百货公司推出了论“口”供应多种顶级红酒的业务。顾客支付52英镑(约合81.8美元)就能品尝到一口约25毫升帕图斯酒庄1995年出产的红葡萄酒。这样的形式在国外并不鲜见,但面对国内众多名酒爱好者,这是否也成行呢?

  “散卖”——红酒消费新模式

  业内人士透露,去年香港的一场马会上,拥有伊甘庄的LV集团老总Pierre Lurton与以出产顶级香槟而闻名的唐培里侬的负责人都曾讨论过有关“杯卖”红酒的事情。

  事实上,在国外,散卖红酒也是刚刚兴起,但与国内不同的是,海外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与习惯,像英国的剑桥、牛津俱乐部以及金融街[6.12 -0.65% 股吧 研报]在内的很多高端消费场所,都会将顶级红酒纳入商务套餐中。

  在红酒文化背景深厚的香港,已经出现了类似散卖红酒的形式,在大的便利超市安置机器,顾客付费自取。但都是价格比较低廉的葡萄酒,一杯下来不过几十港元。内地散卖的形式大多还停留在酒吧里的论口品尝,当然这也是长期以来的一种营销模式。

  国内行情 限制“按杯要酒”

  据北京某知名葡萄酒俱乐部产品总监介绍,目前国内的红酒文化尚未成熟,要想实现“杯酒论”还很漫长。

  在很多需要喝顶级红酒的场合,按照大多国内消费者的习惯,数量都不会太少,这与国人根深蒂固的爱面子、讲排场有很大关系。有圈内资深人士交流过一些心得,在国内,即使连375毫升的红酒都不太好卖,何况几十毫升!据说,在国外有过按杯买酒体验的红酒爱好者,实际情况远没有想象那么美好——7种酒里会有5种已然丧失了其原本的品质,这与开瓶后对酒的保质直接挂钩,而所谓的硬件技术保证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北京大学光华葡萄酒协会秘书长朱东飞认为,在国内要实现这样“零散”的红酒营销方式并不容易,相关消费群体亟待培养,推广起来也有难度。之所以国外情势不错,根本原因是整体消费水平与市场成熟度远在国内之上。

  在专业评酒师看来,每款红酒的醒酒以及维持时间都不相同,像2004、2005年份的拉菲、帕图斯比较新,饮用前需要2-3小时去醒,若换成1980、1981年份,由于不易控制酒的变化,则需要尽快饮用,避免错过最佳时段。可见,散卖也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与不稳定性。

  “千金”一口酒,并不浪漫

  法国葡萄酒国家科学硕士姚尚勇也并不太看好这种营销模式在国内市场的前景,一方面,作为卖家的销售商,维持经营店面的成本将会很高,并不能让利益扩大化,还需要安排在客流量极大的商圈地带,同时对开瓶后酒的保质有相当技术层面的要求,很多门槛都会令商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每个消费者心中都会有一套小九九,既然选择了按杯斟酌,何不如几个人凑起来买下一整瓶呢?好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酒的品质,关键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他认为,能够不惜金钱花费上千元人民币而只为那么一口顶级红酒的人,是绝对有能力去购买整瓶酒的;而没有能力按“口”消费的人大多情况下会选择相对实惠些的葡萄酒。其实,对于大多数拥有经济实力的红酒客来说,投资或许比小打小闹的散买来得更为实际些。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