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又是一年酒类消费高峰期。访亲探友,家人团聚,桌上少不了一瓶健康、时尚的葡萄酒。关于葡萄酒带来的美妙的体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体会,但关于葡萄酒产品的感受大家是相同的,那就是:城市里的酒窖越来越多,超市里进口的葡萄酒层出不穷,消费者对国产酒还没了解清楚,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一瓶的进口酒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了。
日前,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副会长、山东省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季兴典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三个典型现象,以点带面,解析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态势,解答了中国葡萄酒企业、葡萄酒产区在发展中亟需突破的发展“瓶颈”。
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副会长季兴典
现象一:消费者盲目追求高价位进口酒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像拉菲这样奢侈品级别的进口葡萄酒有一种盲目跟风的心态。他们总觉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喝这样价格昂贵的酒,才能体现饮酒者的档次与身份。
季兴典认为: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
我们所提倡的消费理念是: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目前,在部分消费群体中,流行以喝昂贵的进口酒为时尚的消费观。
消费者盲目跟风,为造假者提供了市场,例如拉菲,正牌拉菲这样的葡萄酒,一年只生产30万瓶左右,这是面向全世界的供应量。但是,就目前国人喝拉菲的架势,仅摆上中国餐桌的拉菲,就远超过拉菲的年供应量。负责任地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拉菲,10瓶中恐怕至少有半数以上酒的来路,值得怀疑。
特别是在现有的中国消费者群体中,真正懂酒、会品鉴葡萄酒的消费“行家”,数量还太少。喝掉市价8万元/瓶的1982年拉菲的人,除去一杯近万元的心跳酒价,恐怕并没体味到这酒究竟好在哪里。
葡萄酒品鉴是一种在不断的实践中可以锻炼并提高的技能,与其盲目地跟风消费,倒不如投资于提高葡萄酒品鉴技巧、扩展葡萄酒文化等方面,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学习。
现象二:消费者武断认为外国酒好
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充斥中国市场,一再刷新最高价格的同时,低端进口酒的销售价格也一再探底。一部分消费者,在并不了解国产葡萄酒的情况下,武断地认为,只要是进口酒,其质量就优于国产葡萄酒。
季兴典认为:培育正确消费观念,优质中国酒更适合中国消费者。
目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乱象。存在高端酒价格被炒作,中端酒价格虚高,低端酒鱼龙混杂的状况。
从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新、旧世界真正原瓶进口的葡萄酒中,不乏好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性价比较高的酒。
那些高质量的进口酒在中国市场与中国葡萄酒竞争,对于我们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毕竟,与一流高手对阵,对于提高自身水平,益处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质量并不是很好的酒流入我国市场。
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一些在欧洲用于蒸馏制作白兰地的低质葡萄酒,也成批地涌入了我国市场。因而,并不是所有的进口酒都是好酒,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去伪存真,品鉴真正高品质的进口酒。
特别要提出的是,市场上,有一批品质卓越的国产葡萄酒。在中国国家级评委年会、VINALISE国际品酒赛等评比中,有很多中国酒都受到好评,并且获得国际级的金、银奖,像中粮君顶、长城、香格里拉、华东、怡园等优质国产葡萄酒品牌,都是上好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优质酒代表。此外,还有一批性价比很高的、适宜大众消费的国产葡萄酒品牌。
现在正值春节酒类消费高峰期,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的时候,要有鉴别能力,并不是外国的酒一定就品质好,也不是越贵的酒品质越好。
葡萄酒是很有个性的产品,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优秀的中国葡萄酒就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好酒,因为它们能更贴近中国人的口味。
国产葡萄酒的酿酒师们大都和我们一样,黑头发,黄皮肤,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饮同一江水,吃同一样饭,过相似的生活。他们更能切身的体会国内消费者的需要,结合国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特性酿造国内消费者喜欢喝的酒。
以法国酒为例,一些法国酒酸度、丹宁都很高,这很符合法国人饮食中肉类较多的特点,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但国内消费者更偏好甜感较强的酒,过酸、过涩的酒并不符合我们的品尝喜好和生活习惯。
而且,中国葡萄酒在中西融合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从国外引进的葡萄种苗,都是中国的葡萄栽培技术人员经过引种、试种、选育等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后,选拔出来的。
我们采用的酿造技术虽是学自外国,但都根据我国不同产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特别是我国的酿酒师,大都在经过国内的学习、实践后,又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修,再回国实践,真正做到了融汇中外、博采众长。
现象三:进口葡萄酒有席卷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态势
据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近期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显示:深圳2009年消费进口酒36亿,其中,进口葡萄酒消费额8亿,进口烈酒消费额28亿,而这一年同样是在深圳,国产啤酒、白酒、葡萄酒、保健酒等所有国产酒类,只有18亿。
用朱思旭的话说,“国产酒消费额仅有进口酒的一半,说进口酒掌控了深圳市场,并不夸张。如果我们对中国的酒类产业,特别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还不加以重视,深圳市场的今天,就是内地市场的明天。”
季兴典认为:发展中国葡萄酒,发展民族产业。
今天的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状况是,在新、旧世界的葡萄酒生产国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活力下降时,201文章来源华夏酒报0年,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跃升至世界第八,成为全球葡萄酒行业共同瞩目的焦点,中国葡萄酒市场迅猛的增长幅度和巨大的成长空间,就像吸铁石一样吸引了各国酒商来中国淘金。
然而,迅猛的增长幅度和巨大的成长空间,带给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并不仅仅是机遇,还伴随有更大的挑战。毕竟,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远远短于对手们的发展历史。在和新、旧世界的葡萄酒强国在中国市场同场竞技的时候,压力如影随形。
不难想象,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未来会出现深圳酒类市场的状况,会由洋人掌控着我们的葡萄酒酒杯,洋葡萄酒会让中国的葡萄果农、中国葡萄酒企业生产工人、中国的葡萄酒销售人员都“下岗”。
过去的五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产量翻了一番,未来的五年、十年,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将不止翻一番、翻两番,而是呈现几何增长。
届时,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是不是由中国消费者说了算,取决于现在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的认可程度。选择优秀的中国葡萄酒,就是支持每一位在葡萄园里辛勤劳作的果农,购买优质的中国葡萄酒,就是支持每一名在酒厂里工作的工人,爱上美妙的中国葡萄酒,就是把握了未来我们的酒杯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