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2010年,烟台葡萄酒四大看点
来源:  2015-12-21 10:27 作者:
  2010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始,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一个非常时期,产业发展之路究竟在哪里?

  葡萄酒产业虽然在烟台整个“经济大盘”中没占多大的比例,但它对提升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发展特色经济产业的作用却是明显及巨大的。据统计,2009年,烟台全部工业收入为8990亿元,其中作为四大支柱产业的食品行业收入是1400亿元,葡萄酒作为食品行业五项产业之一,收入为126亿元,只占了全部工业收入的1.4%。而烟台市政府深知,葡萄酒产业虽小,但却拥有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金字招牌”——它让烟台成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成为令国内外葡萄酒界瞩目的重要产区,是打造绿色、和谐、开放城市形象的一条捷径。

  百年葡萄酒酿造工业的发祥地,占据着全国葡萄酒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无不是烟台葡萄酒产品引以为傲的话题。把烟台发展成真正的葡萄酒名城,全国的标杆产区,可以说是烟台多年来一致追求的梦想。2010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始,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一个非常时期,不能捧着“葡萄酒的老黄历”走进下一个十年,毕竟产业格局、模式更迭、产业升级逼使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产业发展之路究竟在哪里?或许烟台葡萄酒的拐点到了。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葡萄酒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和积累,需要政府有长远的眼光、周密的规划、开明的心态,集中政府领导、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及全社会专家学者的智慧,从葡萄基地建设,葡萄酒酿造、市场贸易、文化推广等方面去做好产区的宏观规划,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纵观世界各葡萄酒发达国家,均有葡萄酒产业管理与宣传的政府专职机构,如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及白兰地管理协会(Australian Wine & Brandy Corporation),法国政府的法国国家葡萄酒及烈性酒控制命名管理局(INAO)、法国国家葡萄酒行业管理局(ONIVINS)、法国国家竞争、消费、反欺诈管理局(DGCCRF)、法国国家税务总局(DGI)等。这些政府机构在积极提高本国葡萄酒质量的同时,对产业的宏观协调与发展都做出了莫大的贡献。在国内,像蓬莱葡萄与葡萄酒局、昌黎干红葡萄酒聚集区管委、武威葡萄产业办公室、宁夏葡萄酒协会等都是专门的产业管理机构,对当地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比之下,烟台葡萄酒产区亟需成立专门的葡萄与葡萄酒管理机构,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产业规划、品牌打造、交流合作、行业监管等工作,从而形成企业自主发展、协会进行自律、政府进行调控的良好架构。

  烟台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明显,既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又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潜力和动力目前国内其他产区还无法比肩。或因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局限,烟台产区与整个产业一样,面临升级转型的困挠,2009年全市葡萄酒及相关企业约150家,而规模以上的只有37家。虽然产生了烟台张裕、威龙、中粮长城等一批行业中的大佬级企业,但由于缺少专业统一的管理,造成众多企业各自为战,没有长远的市场目标和规划。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自身经营理念和素质能力的限制,加之受资金的制约,又缺乏好的管理和营销经验,无法建立自己的市场渠道,势单力薄,想做大做好很难,从而导致整个烟台葡萄酒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现象。如果无法突破现存困境,在进口酒日益冲击下,烟台实现葡萄酒名城的梦想或许就会搁浅下去。打造产区整体品牌,增加企业发展活力,引导产品结构整理,引导消费趋向成为当前烟台葡萄酒产业管理调整的重点,尽快成立政府的专管机构,加强行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打造精品产区的新举措

  烟台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属旅游城市,交通便利,是发展酒庄的好地方,酒庄以生产高端、特色酒为主,规模可大可小,可实现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休闲旅游的需求。另外,烟台当地经济发达,果蔬资源丰富,像苹果、樱桃种植都是果农的重要收入,葡萄种植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大面积的基地开发必然受到限制,相对于西部来说,劳动力成本高,更宜于走精耕细作之路。目前,烟台产区比较有规模的酒庄有20家左右,就整个产区发展来说,是远远不足的。要形成成熟的酒庄集群优势,走精品发展之路,烟台产区目前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培育合适的葡萄品种。烟台产区属典型性的海洋气候,具有气候不稳定的特点,时常会出现雨量大,降雨频的年份,葡萄易于染病,难以管理,影响了原料的品质。而烟台产区种植的酿酒葡萄多为欧亚种,属晚熟品种,在成熟收获时易遇到雨季,影响葡萄的成熟度。这就需要培育或找到适合烟台当地气候土壤特性的葡萄品种,改良现有葡萄品种的品性,提高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葡萄原料的品质。

  二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在2009年新酒节上,几款来自烟台的新酒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烟台产区特别适合生产这种口味清爽、简单易饮、果香优雅型的葡萄酒,这种风格也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感。大力发展海岸葡萄酒的风格应该是烟台葡萄酒发展的方向。

  三是创新营销模式。烟台是葡萄酒生产聚集地,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却缺少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氛围,市场仍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上,销售渠道单一。在营销上应开阔思路,围绕市场,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如烟台是鲁菜之乡,有丰富的水果和鲜美的海产品,可以将葡萄酒与当地美食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特色,让每位到过烟台的人,都会记住烟台葡萄酒特有的口感与风格。

  融入国际化贸易的新视野

  烟台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国内最早的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历史上开埠较早的贸易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就注明了选择烟台作为通商口岸,直到19世纪下半叶,烟台都是山东省唯一的对外贸易中心。烟台除拥有贸易上的地理优势外,葡萄酒产业比较集中,相关配套产业齐全,产业链完整,不仅聚集了葡萄酒行业的大牌重点企业及酒庄,还是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所在地,拥有张裕葡萄酒技术中心等大型科研部门,形成了一个集种植、生产、科研、检测、贸易于一体的结构优势。由此,有人提出在烟台应打造一所国际葡萄酒商城的设想,以促进烟台实现“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梦想。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希望与中国专业经销商合作,对国外品牌来说,他们既不了解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现状,又很难找到一个真正专业的经销商,如果建设一座国际葡萄酒商城,让世界各地的酒商在这里成立自己的专营店,就可以很快的融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葡萄酒集散地,无论是哪里的客商,只要来到这里,就可以买到世界上任何一款葡萄酒。这样一座商贸城对烟台成为真正的“葡萄酒之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可以在烟台形成中国的葡萄酒商贸圈,全国各地各产区的产品均可以放在这里进行交易,真正拉近了与国际葡萄酒之间的距离,通过相关学习促进,提高国产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背后的大商机

  近几年,烟台市政府花大力气举办酒节,就是为了打造烟台国际葡萄酒城的鲜亮品牌,营造浓厚的葡萄酒文化氛围,提升烟台在国际葡萄酒界的地位。如果说烟台人对葡萄酒的认识始于张裕公司的创立,那么葡萄酒意识的形成则是烟台1987年被授予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称号。围绕酒城的建设,烟台市政府做了许多的努力,连续三年举办声势浩大的国际葡萄酒节,在2008年城市规划中公开征集“葡萄酒城”的雕塑设计方案,提出打造烟台“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城市新形象,意在增强烟台葡萄酒文化的内涵,使国际葡萄酒城的形象得到快速提升。

  葡萄酒城文化氛围的形式不仅表现在外在城市硬件设施上,更多地体现在整个城市的消费氛围,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与喜爱程度。香港只所以成为亚洲葡萄酒中心,更多的得益于它成熟的葡萄酒消费。所以烟台葡萄酒文化产业应从两方面入手,着力提高消费能力。

  一是成立葡萄酒教育培训机构。结合目前葡萄酒消费的现状,成立相关的葡萄酒等级培训机构,所谓等级就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课程,如可以是针对商务人士的饮酒礼仪指导,针对酒店餐饮的伺服培训,针对商场销售人员的营销指导,或者是针对普通市民的常识培训,通过多方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市民葡萄酒文化的整体素质。

  二是加大葡萄酒旅游产业的延伸。葡萄酒旅游是人们认识了解葡萄酒的最佳途径,应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扩大葡萄酒旅游的范围和体验,除开僻酒庄旅游线路之外,要加大旅游项目的外延,如葡萄籽油SPA体验、举办葡萄采摘节、自酿酒大赛、摄影展、葡萄酒与艺术等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烟台葡萄酒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承担着烟台发展产业集群的先锋重任,如果将葡萄酒产业看作是“打造城市名片”的软实力,实现葡萄酒城的梦想,那么烟台葡萄酒就要突破自身存在的诸多局限,面对进口酒的冲击、产业结构的升级,找到发展的切入点,认真思考产业未来之路该如何走?2010年,在中国经济迎来新的变革时期,也是烟台葡萄酒赢得现实与未来这场博奕的拐点。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