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这句名言,恰当地表述了中国酒业的现状。
1999年—2009年,是中国酒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整体市场规模扩大,中高档消费放量,啤酒、葡萄酒整体增幅保持在10%以上,白酒的整体增幅超过25%。2009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酒业增长并没有明显放缓。在这样形势大好的年头,中国酒业却没有出现浮燥、冒进现象,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危机感增强、多了理性的战略思考。
宏观经济的趋势不明朗、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多变、进口酒等替代品的大举进攻、酒类产业发展的周期性四大因素同时冲击中国酒业,中国酒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未来不可预测,却总有规律可寻。形势要求中国酒业必须关注宏观环境、洞察行业变化趋势,率先做好经营思路的调整,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笔者用五大趋势、五大制胜法则,概括一下对中国酒业未来的思考:
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酒类市场规模稳中有升,仍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未来10年,中国20岁到60岁的劳动力人口占70%,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酒类消费的主力人群;另一方面,外贸、投资增长向内需型增长是中国未来10年的主要政策,这对于传统消费产业是利好消息。
趋势二:消费多元化,但白酒的主流地位不会动摇。
进口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需求都会稳中有升,但是白酒的增长幅度仍将是最快的。一方面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消费习惯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另一方面,白酒在品牌投入、渠道经营、产品创新方面的营销远远领先于其它品类。
进口酒营销水土不服,至少在未来5年,不会对中国酒市场形成实质性冲击。
趋势三:消费升级持续,增长空间仍然集中在高端。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拉动内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例增,而中国中产阶层、富裕阶层人群也持续放大;从消费特点来看,在中国,酒作为生理性的消费、习惯性消费的比重仍然很小;主要是政务、商务、庆典、宴席消费,这就意味着酒的附加值会越来越脱离酒的产品价值;从竞争角度来看,高端市场的竞争品牌不多,中低档酒品牌众多、竞争混乱、供大于求的现象更严重。
趋势四:竞争升级,整合将在十亿元左右的企业之间展开。
过去10年,大量中小型企业被淘汰,生存下来的企业产品力、品牌力、基础市场已经形成,而且资本、人力资源也完成了初步积累。
因此,未来的竞争是强者对决,洗牌将在大中型企业之间展开。
趋势五:渠道整合。
新兴渠道的兴起,品牌连锁型商超、餐饮越来越强势,终端的话语权增强;各区域垄断型经销商的渠道壁垒形成。团购直销、名酒联锁将成为终端突围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