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兼并期、消耗期、竞合期,中国啤酒竞争三阶段(1)
来源:  2015-12-21 10:26 作者:
  进入21世纪的10年是中国啤酒发展的关键10年,中国啤酒行业形成了三大品牌,并显示出可以预期的三个阶段:兼并期、消耗期和竞合期,这三个阶段将需要20年时间完成,届时将确立中国啤酒的大格局。

  

  第一个时期:兼并期

  中国啤酒大品牌利用手中的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对中小品牌进行收购,通过快速的收购迅速做大,初步形成全国布局的时期。在啤酒兼并期,三大品牌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啤酒兼并三杰:青啤、雪花、燕京。

  青岛啤酒: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中国啤酒兼并战的序幕由青岛啤酒拉开,彭作义不但在青岛啤酒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同时在中国啤酒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大名。从1997年开始,青岛啤酒公司在吸取了前两次并购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了低成本扩张的步伐,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先后收购兼并了平度、日照、平原、菏泽、薛城、荣成、马鞍山、黄石、应城、蓬莱、芜湖、上海等地的近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到250万千升以上,跃居国内同行业前茅,初步解决了青岛啤酒帆大船小的窘境。

  2000年8月,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上海、北京以收购股权方式控股或入主3家中外合资啤酒厂家,震动了国内啤酒市场和啤酒生产厂商。到2003年年底,青岛啤酒已有外地公司48家,总产量302万千升,在世界排第11位,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啤酒生产厂商。

  青岛啤酒“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兼并策略,让其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随着彭作义的去世,青啤疯狂的兼并停止了,兼并后遗症也显现出来。进入金志国时期,青岛啤酒战略由“做大做强”变成了“做强做大”,外延式的发展变成了内涵式的整合。

  华润雪花:强买强收,不达目的不罢休

  华润啤酒,最初应该说是华润集团,从一个啤酒门外汉闯入了啤酒行业,凭着手中有钱,开始了其强行收购史。1993年12月16日 ,原华润创业(0291,HK)开始啤酒收购业务,收购原沈阳啤酒厂,成立沈阳华润啤酒有限公司,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雪花啤酒的前身。从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开始,让华润尝到了甜头,华润决定做大啤酒产业,在东北地区迅速收购了近20家企业,成为东北啤酒第一品牌。

[1] [2] [3] [4] [5]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