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雪花啤酒在黑龙江市场的全面打开以及华润雪花依兰新厂在2008年底的建成投产,黑龙江省的啤酒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据业内人士最新披露,华润雪花在黑龙江已经开始运作新的布局,这个不胫而走的信息受到黑龙江业界的普遍关注。这样看来,黑龙江啤酒的行业格局将由于华润雪花的迅速崛起而被进一步改写。
产量已近饱和
统计显示,2008年黑龙江省的啤酒产量为173.1万千升,同比增长0.6%。单厂产量达20万千升以上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华润雪花啤酒(哈尔滨)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依兰)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产量达10万千升4家,分别是哈尔滨啤酒(牡丹江镜泊)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大庆晓雪)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松江)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佳木斯)有限公司。但是华润雪花的企业都是扩建改造后的工厂和新建的现代化啤酒厂,在技术装备上有着明显优势。
2008年,在华润雪花的依兰新厂未建成投产的情况下,华润雪花集团和哈尔滨啤酒集团两家企业在黑龙江省的总产量为141.49万千升,青岛啤酒在黑龙江的啤酒产量约为8万千升。雪花和哈啤产量占该省总产量的81.74%。产业集中度不言而喻,并且其集中度还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见表一)。
业界对黑龙江的啤酒消费量早有计算,那就是170万千升。也就是说,2008年的产量,是黑龙江啤酒行业发展较理想的一个数字。
利润首次扭亏
2008年,黑龙江省啤酒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8.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9%;上缴税金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利润实现扭亏为盈,本期利润11299万元,上年为亏损2300万元。对于这一数字,业界认为这是因为2008年行业调整市场策略,努力规避恶性竞争的结果。实际上是各方市场休战,省下来的市场运作费用。业界专家粗略算过一笔账,在黑龙江省的几家啤酒巨头一年耗在市场促销的费用,包括买店费、瓶盖费、抽奖、赠饮、赠品等不会低于1亿元。如果几方能够握手言和,结果会是皆大欢喜的多赢局面。
2008年,黑龙江省KL啤酒销售价2213元,比上年增长20.23%。啤酒价格虽然大幅上升,但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95%,这表明黑龙江啤酒行业单位产品售价提升是被动的,售价的提高主要是迫于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并未完全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回归。
黑龙江省酒业协会秘书长季树太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尽管2008年,黑龙江省啤酒整体提价20%,但其市场零售价格仍比全国平均价格低20%。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该地区消费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黑龙江的啤酒还处于资本整合期的价格战阶段。
成本居高不下
和全国啤酒一样,黑龙江省2008年的啤酒生产成本是近几年上升幅度最高的一年。生产原料、能源、包装物、运输费用相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也不断提高。
专家测算,2008年黑龙江省啤酒企业仅啤酒麦芽一项,全年支出平均比2007年增加了30%。2008年进口颗粒酒花1213.81吨,比上年降低33.33%,但进口香型酒花比例增大,使全年平均价格翻了一倍还多;进口酒花浸膏和液汁比上年大幅减少了92.17%,平均价格提高了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