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18日电(记者张晓晶)3月份的山东,寒意已经褪去,春意盎然枝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发展,但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给全省干部群众带来“越冬迎春”的信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着力推动全省工业调整振兴,加快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新跨越,让危机“倒逼”出一个新山东,成为山东上下共识。
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过程中,山东省提出,要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今年全省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在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山东强调,要把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努力打造新的发展优势。
工业发展对经济大省山东举足轻重。2008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5%,工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关系到群众的就业、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此次危机也暴露出山东工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山东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工业经济大而不强,显著特征就是重化工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对资源的依赖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程度比较高,污染物的排放比较多。改善这种状况,必须靠优化投资结构。
危机暴露了问题,也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的严重冲击,山东制订实施了促进工业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把应对当前困难和工业调整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山东根据产业情况,编制了9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及13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指导意见。突出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突出培育新兴产业和增强特色产业优势,既解决当前困难,又立足长远,解决转型升级问题,是这一轮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主旨所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