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内外交困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干邑业面临着出口市场萧条等诸多困境。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转变,转向价格更低的酒类产品,而且倾向于居家消费。为了拯救干邑行业,生产商必须在保持产品传统特色和质量的前提下,调整市场策略,在维持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发新兴市场。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以日本为主的亚洲市场需求量的下滑,干邑产量开始再现下降。2007年前后,干邑市场开始趋于稳定。2007年,受天气和灾害影响,干邑产量下降了25%,促使保乐力加集团与南非酒类巨头Distell集团签署协议,以3100万欧元的价格转让旗下百事吉(Bisquit)干邑品牌,交易还包括涵盖法国、比利时、瑞士和卢森堡的经销协议。
干邑葡萄种植农Frédéric Tanné对干邑的前景深感担忧:“去年,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干邑销量下降了30%。人们不再消费干邑这类昂贵酒品,转而消费价格较低的金酒、伏特加等,甚至啤酒。 ”
根据干邑生产监管组织BNIC(Bureau National Interprofessionel du Cognac)的数据,今年2月份,干邑出货量骤跌8.4%,相当于1.43亿瓶。“甚至在法国国内,干邑销量也显著下降,几乎只在婚礼、节日等重要场合消费。”Tanné说。
30年前,用于日常消费的葡萄酒占到83%,现在这一比例降至35%。从事农业的群体在迅速下降,而这部分人正是消费日常葡萄酒的中坚力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法国人也无瑕花费时间精心准备一日三餐。如今,麦当劳等快餐店遍布各地街头,人们就餐时间的缩短,使得消费葡萄酒的几率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