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糖酒会:一座“桥”的曲直前行
来源:  2015-12-21 09:49 作者:

如同一座桥,每一个转弯,都是新的延伸。糖酒会的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时代和行业的改革节点曲直前行,这些自我变革也将糖酒会不断送上新的发展高度。


 全国糖酒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桥”的历史。最初它只是为方便供应交流而设的一座“独木桥”,如今已成为连接制造与销售、联系生产者与消费者、连通宏观经济走向与微观产品兴衰的立交桥。是什么让这座桥历经90届依然保持生命力,以至于桥两端的人们每年都要一番跋涉,倘若不去便觉得遗憾?
 回望糖酒会过去近60年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条直线,期间曾经历过若干次重大创新调整。作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糖酒会原本也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模式烙印。正是一次次创新调整促使糖酒会不断转型,始终站在市场前沿,成为我国市场化运作会展的典型代表。
 如同一座桥,每一个转弯,都是新的延伸。糖酒会的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时代和行业的改革节点曲直前行,这些自我变革也将糖酒会不断送上新的发展高度。

1972年:打破地区界限
 糖酒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型是在1972年。在此之前,糖酒会只是商业内部的交流,会议本身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行政会议的色彩。
 1955年,由城市服务部组织的全国供应会在北京西苑大旅社(今西苑饭店)召开,成为全国糖酒会最初的星星之火。1958年,商业部在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糖业烟酒专业计划会议,取代了往年的糖业糕点专业会议,并将烟、酒纳入会议议程。从此,糖、烟、酒这三类重要商品走到了一起,为今后形成完整的糖烟酒系统奠定了基础。
 烟酒是高利税商品,食糖又是国家的一类物资,三种商品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经销额能达到70亿元,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3.4%。在这种情况下,糖烟酒三类商品交流和供应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三类商品管理和经营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货币回笼和资金累积。
 由于当时能真正进入交易范围的商品仍是少数,大多数商品仍然是实行计划管理,或者是超计划增产部分才允许参加交易,短缺经济的特点仍然明显,因此当时仍是实行分配制度。此时糖烟酒商品供应会也只是商业内部的交流,直到1972年,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全国糖业烟酒菜果三类商品交流会,成为糖酒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时期随着地方经济尤其是商办工业的发展,第三类商品的生产与加工有了很大的进步。商品种类和总量的增长,使生产企业自身萌发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流的需要。为了适应这一需要,糖酒会从行政会议的附属品脱胎而出,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交流会。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糖酒会还只是商业内部的交流,那么此时的糖酒会就已经对工业有限地打开了大门。这一变化改善了地区间长期以来封闭的经济交往方式,受到广大工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开启了商业搭台、工业唱戏的发展模式。
 一直持续到1983年,这一时期被称作是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期间已经萌芽了市场经济的成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济处于此消彼长的过程之中,糖酒会的变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糖酒会的交易额有了明显进展,尽管烟草从交流范围中分离出去,但商品品种的数量和商品总量都较以前有了巨大增长。数据显示,从1974年到1983年的十年中,全国糖酒会三类商品交流会的代表人数从1000人增加到7700人,商品交易额从1.1亿增加到6.3亿元。
 不过,短缺经济依然是当时经济的基本特点,在资源缺少、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商业部按照“保证特需,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通过糖酒会来实现计划内商品之外日用消费食品的调剂和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确定开放式办会原则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国糖烟酒食品工业也发展迅速。原来一年一度的三类商品交流会已不能满足广大工商企业的需要,于是从1984年起,糖酒会决定每年举办两次糖酒会,分别在春、秋季举行。
 此前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人们行为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以往糖酒会的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商业三级批发和部分国有工业企业。从1984年秋交会开始,糖酒会正式确立了开放式的组织办会原则,即不按经济成分、不分企业大小、不按地区划分,面向社会开放办会的原则。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一原则适应了该类商品流通的特点,从而成为改革开放的一种先行模式。事实证明,糖酒会的这一改革是正确的。此次会议在河南安阳举行,参加人数达15900人,成交额1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在邯郸举办的交流会增加了8200人,成交额翻了一番还多。如果说1972年的转变打破了地区界限,那么1984年则打破了行业的封闭。在当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大政方针下,由于糖酒第三类产品均属于市场调节的范围,时任商业部部长刘毅明确指示:“糖酒会要面向社会搞开放式的。”
 1988年,为了进一步做好糖酒会的组织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商业部副食品局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糖酒会研讨会。会议肯定了开放式的办会方法,并确定了参会商品的展示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的原则。此后,研讨会这种形式也一直沿用至今。

1990年:实施集中布展、集中交易
 糖酒会设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当时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三类商品供应会上首次设立了糖烟酒商品展厅,参展样品达3500多种。在此前的相当一段时间,糖酒会是不设样品展厅的,属于非展示性的会议。从1972年的全国糖业烟酒三类商品交流会开始,由于参会企业及产品增多,为了便于交流,加之工业企业自身具备了展示产品的条件,于是,从最初的只展示少数新产品发展到后来全面展示企业产品。不过,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展场,因此展示形式仍是分散的。参与企业各自为政,单独展示。住地的房间、沿街的铺面都是展示产品的场地,一个背包、一张桌子、一个行军床也都可能成为展览用具。
 此后随着参与规模不断扩大,糖酒会开始设立4~5个相对集中的场地,以便规范企业展示活动。直到1990年3月16日~20日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正式推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改革,即实施集中布展、集中交易,这是糖酒会向规范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糖酒会展览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糖酒经济发展和产品不断丰富的客观反映。糖酒会展览形式及内容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反映,也是企业经营意识转变的体现。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里,全国糖酒行业发展迅速,全国酒类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00多万吨增加到1357万吨。这个产量基本已经满足供应,糖奶制品也基本走入了百姓家庭,人们开始告别票证供应的年代,应该说这时糖酒会的形式及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三类商品交流的范畴,糖酒会需要新的名称来涵盖其内容。于是水到渠成,在1990年秋,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正式更名为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1990年是糖酒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页。经过一系列改革,糖酒会真正成为全方位、开放式的,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经济活动,其支持生产、培育市场、引导消费、促进发展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方式。
 时任商业部副部长的白美清曾在参加1990年秋季糖酒会的开幕式上肯定了糖酒会的成绩。他说:“交易会开得很好,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形式可以代替,所以还要开下去。”

2010年:首设国际葡萄酒展馆
 从1990年开始,糖酒会在中国糖业酒类集团的领导组织下,在规范化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分别在展区的设置与管理、会期长短、广告的规划与发布、代表的接待与安排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若干调整,使交易会尽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各地参展商的需要,也适应大多数参会人员的需要。
 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更加活跃,人们对糖酒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食品副食品经销商到会采购、有效的交易成果、低价位的参会成本、商品信息集中快速传播等优势使得糖酒会的规模快速发展,每年糖酒会的场面都呈现火爆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外交流逐渐增多,国外食品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寻求发展的也越来越多,参加糖酒会的国外企业表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亮相,使糖酒会呈现出国际化的倾向。糖酒会自身也一直在吸收国际展会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特色,推动糖酒会向国际展会方向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葡萄酒税率下调,2008年香港葡萄酒关税取消,这一系列事件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口葡萄酒,连续多年以超过30%的增速狂飙猛进。糖酒会作为酒类行业的晴雨表,自然不会无视进口葡萄酒的发展势头,于是再次做出改革,在2010年济南秋季全国糖酒会上,将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设为国际葡萄酒、烈酒和食品专馆,与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同台唱戏。这是糖酒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馆举办国际葡萄酒展览,此项改革也促使糖酒会向国际化展会又迈进了一步。
 据了解,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内,来自法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参展商,占到了整个展区面积的70%。两大会展中心共设置了标准展位5300个,整个展览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参会人数超过30万人,成为历届之最。

2011年:春季糖酒会永久落户成都
 糖酒会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最初发展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糖酒会也在不断与市场接轨,近几年市场的快速变化也推动糖酒会加快变革进程。
 2011年3月,第84届糖酒会如期在成都举行。这届糖酒会继续开设了上一年糖酒会创立的“葡萄酒与国际烈酒馆”,并将展馆面积扩大到了两个馆,实际展览面积折合成国际标准展位1100多个,比上一年同期展会增加了50%,占总规划展览面积的20%以上。不过,这并不是本届糖酒会上的最大亮点。
 2011年3月24日,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由中糖集团控股,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会展企业。它的揭牌,标志着糖酒会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次变革——从2011年开始,春季糖酒会永久落户成都。在这一变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会展经济效应。
 此前,在历年举办的84届全国糖酒会中,成都市共举办了其中的22届。成都的办展能力、川酒的影响力以及当地多年积累的群众基础,都为春季糖酒会定点成都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糖酒会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刺激成都消费、改善民生、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次糖酒会通过与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合作,组建更加专业化的公司,将以品牌运作的思路和全新的服务运作模式,全面负责糖酒会的规划与经营。
 据了解,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中糖集团、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成都中糖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以16.6亿元人民币的总价取得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片区内原嘉陵电厂的236亩地块。根据出让规定,地块竞得人应修建不小于3万平方米的交易中心,并在6个月内动工建设,3年内竣工。
 这块地未来将成为糖酒会的“新家”,即中国糖酒会永久会址城市综合体。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将打造集会展、商务、金融、文化创意、时尚娱乐、购物、居住合一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周边还将围绕会展经济打造相关产品。成都本地媒体称,该项目有望成为继沙湾会展中心、新会展中心之后的成都第三代会展商圈。

2013年:主题论坛替代开幕仪式
 不断紧扣时代和行业脉搏、在变化中焕发活力的糖酒会,在2013年3月又让行业眼前一亮。2013年3月28日,第88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开幕。该届糖酒会的最大特点是取消了以往隆重的开幕式,改以“2013年中国糖酒食品业年度峰会主题论坛”的形式揭幕,以务实办会、节俭办会响应了国家和行业调整的节奏。
 2013年正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一系列推陈出新的举措彰显了新一届政府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态度。以论坛代替开幕式的调整不仅贯彻了中央的精神,也为当时仍处在调整迷茫中的酒类行业,提供了切实的方向指引。
 论坛以“变革下的中国酒业经济”为主题,邀请了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进行主题演讲,对当前酒类行业所处的变革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酒类行业在变局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一一探讨。
 糖酒会的这次创新深受参会者好评,相较于形式化和仪式性的内容,务实而有思想的主题论坛对参会者有更多的指导意义。之后,2013年秋季糖酒会同样是以主题论坛代替了开幕式。据了解,即将开幕的第90届春季全国糖酒也将继续沿用这种形式。
 目前,糖酒会主题论坛已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进一步凸显了糖酒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价值。对酒类厂商而言,糖酒会已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商家和信息的汇集平台,也成为传递行业趋势、预示行业动向的窗口,为厂商的市场经营活动提供前沿思路和切实的指导。
 作为国内顶尖的糖酒食品行业专业展会,糖酒会已从最初单一的商品供应交流,发展成为以专业展览、专业布局、专业分类、专项服务、专题峰会为特征的,凸显国际化、高标准、多功能的专业型展会,并在不断延伸会展经济的巨大效应。
 随着第90届全国糖酒会即将来临,糖酒会发展历史又将书写一个新的节点。在这届糖酒会上又将会有哪些创新的亮点?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