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温故1973
来源:  2015-12-21 09:38 作者:

  对于如今退休在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钟国辉来说,他的1973年与华北区白酒协作组赴广东考查活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认为这是一次南北酒行业交流的盛会,但在过去一直未见到有关这一考察活动的报道。今天,我想凭个人记忆,把这次酒行业的交流活动记下来,供后人研究参考。”

回忆人:钟国辉

 往事并不如烟。
 对于今年76岁的钟国辉来说,往事是可追的。
 钟国辉,1936年生,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毕业于广东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曾在天津酿酒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工作,在酒厂主要从事分析、检验和技术科研等。后参加轻工部提高白酒质量和降低消耗的南京试点和河北涿州试点、茅台试点。曾为第四届名酒评选的特邀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提起那段酒业往事,他稍一凝思,然后就像打开记忆的闸门一样,滔滔不绝地道来。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说起话不停地笑:“1954年7月20日,我参加了工作,那时候我还不到20岁。”《华夏酒报》记者是在钟国辉家中见到他的。如今老人已经退休,住在天津市河东区一个小区里。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打开电脑,坚持看两个小时的酒行业新闻。
   “到1996年退休,我一共在酒行业待了42年。而我现在想说出来我的一些回忆。”
 章诒和女士在她那本著名回忆录的序言中写道,“最珍贵和最难得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因为它是比日记或书信更加稳妥的保存社会真实的办法。”
 钟国辉的回忆点则定到1973年。
 这一年的2月,奉命在赣南考察学习的邓小平,告别了三年江西拖拉机修造厂钳工的工作,接到返回北京的命令。
 这一年的4月15日,中国春季广交会开幕,高达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结成了发展贸易。
 这一年中,还诞生了后来全国知名的演员金城武和李冰冰。
 对于如今退休在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钟国辉来说,他的1973年与华北区白酒协作组赴广东考查活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朝夕相处约一个月,我认为这是一次南北酒行业交流的盛会,对北方新法白酒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过去一直未见到有关这一考察活动的报道。今天,我想凭个人记忆,把这次酒行业的交流活动记下来,供后人研究参考。”
 近40年过去了,这次考察活动到底是什么给这位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如今他仍念念不忘?

一次南下学习的考察
   从 1954年7月,来到天津酿酒厂工作,到1973年时,37岁的钟国辉已经是酿酒厂的一名“老师傅”。
   当时,在北京酿酒总厂厂长王秋芳组织领导下,设立了一个华北区白酒协作活动。活动设立的最大目的是便于行业内部的交流。该活动每两年召开一次,在华北三省两市(即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与天津市)轮流召开。“协作活动很是活跃,也为行业内所认可。”
    这一年,王秋芳厂长邀请了广东酒厂的代表来参加华北区白酒加协作活动,广东代表在活动中交流了他们的新法白酒。“介绍完之后我们觉得人家搞得不错,于是王秋芳厂长就组织各个酿酒厂出一个代表成立了代表团,赴广东考查,以推动了华北区新法白酒的发展。”钟国辉说。据钟国辉向记者介绍, 赴这次广东考查的有,当时属于北京酿酒厂、著名的白酒专家、已故的龚文昌先生,当时是代表团年纪最大的,也是代表团的领队。此外还有来自内蒙轻化所、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用“一步法”工艺生产新法白酒北京通县酒厂杨怀仁、山西大同酒厂黄道伟和山西汾酒厂的一个代表、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刚参加工作的小张和天津酿酒厂的他,一共7人。当时从广东来北京交流的韶关酒厂厂长庚正,全程陪同了这次考察活动。
    在1973年12月下旬,代表团的全部成员提前一天集中来到北京酿酒厂,王秋芳厂长向代表团交代了任务后,并把他们送到北京火车站。“我们一行乘上北京直达广州的火车,经过两天两夜,到达广州。当时,广东轻工公司的工作人员李绪清在站台上接我们。当时没有拉行李的小车,李绪清提前带着扁担,帮我们挑行李,送我们到广州市政府招待所。我到现在依然感慨当时行业人员的热情。”钟国辉回忆道。
    次日,代表团人员起得较晚,等到他们来到广东轻工公司,发现已经有三位酒业老专家在早早等着他们。他们在市政府招待所会面,龚文昌先生以领队的身份向他们汇报了这次考察的设想,然后乘车到广州饮料厂参观。“我感觉很抱歉,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三位专家的名字。”
    考察代表团一行人刚开始被介绍参观了一个饮料厂,他们看到了该厂最新研发的产品和朗姆酒的生产,并在现场品评了产品。朗姆酒的生产,采用糖蜜发酵,发酵时添加丁酸菌,用塔式蒸馏,最后用橡木桶贮存。一行人都是第一次接触朗姆酒,钟国辉至今记得40年前初尝朗姆酒时留下的感觉,“滋味极佳,非常好喝”。

“交流是毫无保留的”
    此后,考察代表团继续出发,行到珠江,然后改乘轮渡到达顺德,登上岸后步行不远就到达了顺德酒厂。顺德酒厂的李厂长陪同参观。“该厂新法白酒生产很有特点,我觉得特别好。奔赴车间后,我们看见了采用的‘固液结合工艺、浸蒸方式生产’。即先将酒精降度,并经高锰酸钾处理除去杂质,加入少量固态发酵香醅,回流4小时后,蒸出原酒,再经勾调成产品。”
   顺德酒厂的聂镜明,原先曾在茅台酒厂工作,调到顺德酒厂后,开发了一个酱香型白酒,用其香醅作为新法白酒的风味物质来源。他这种想法,跟已故的白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在1972年提出的“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勾兑”工艺路线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两位前辈想到一块去了。
   在采访中,钟国辉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把这种相似工艺路线一块去做比较分析,是他在这次采访中突然想起来的。他与周恒刚先生亦师亦友,非常了解这种工艺的历史。这一工艺方法,是辽宁轻工研究所所长姜定国聘请周恒刚当顾问后,周恒刚于1972年在大连金县酒厂组织新法白酒试点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和轻工部组织过任何交流,是各自独立研究的成果。
   在顺德酒厂考察的当天中午,考察代表团一面品尝鱼宴,一面与对方交流新工艺技术。“他们酒厂是随便让你看,毫无保留的。这种交流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作为我们老一代的人还非常推崇,这种交流的态度还保留在我们的身上。”
   “在顺德酒厂交流完之后,我们来到了吴川酒厂和遂溪酒厂,一路乘公交车沿公路经恩平、阳江到达吴川酒厂。该厂自己通过蓖麻油裂解生产己酸乙酯,质量极佳。己酸乙酯作为茅台酒窖底香和泸州老窖的主体香,是1965年茅台试点的一项研究成果,吴川酒厂很快将这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应该有其原因。我推理的原因是,因为我的母校广东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后改为轻工部糖酒工业学校),培养了众多酿酒专业人才,分配到全国各地的酒厂。分配到茅台酒厂工作的有五到六位,有广东的林宝才、聂镜明等人。所以茅台试点科研成果能得到及时传播也就不奇怪了。”

龚文昌的棉袄和遗稿
   1973年,考察代表团到达海南的时候,特意找了一个照相馆拍下一张照片留念。那时,代表团众人从徐闻乘轮渡到达了海口,照片就是当晚在韶关酒厂厂长庚正的提议下拍的。 钟国辉向记者展示了这张当年的老照片。照片中除了考察代表团的7个人,剩下几位也是一起出来交流的酒厂代表,这之中有一位女同志,钟国辉至今喊不上名字。
 钟国辉说,考察吴川酒厂后,考察代表团一行来到用人工老窖生产遂溪大曲的遂溪酒厂。离厂时,遂溪酒厂厂长很高兴,认为需要和代表团多交流一下,于是,就安排了一个女技术员陪同代表团赴海口,以便在旅途中继续交流,她就是照片上的女同志。
 钟国辉至今仍然记得这位叫不上名字的女技术员,因为此次考察分别后,到了1975年,茅台酒厂开名白酒会议时,钟国辉又见到这位女同志。并且,她在茅台镇集市上买了很多当时一般人买不到的杜仲,引得沈怡方先生直夸她有本事,此事让钟国辉印象深刻。
   考察途中还有一件让钟国辉印象深刻的事情,在长途汽车上,龚文昌先生穿着丝棉袄,后面坐着一位抽旱烟的当地老乡,他吐出来的烟头,掉到了龚文昌的棉袄上,立刻就冒起了烟,大家赶紧帮着扑灭,那丝棉袄上却已经烧出来一个大窟窿。老乡直说:“对不起!对不起!”龚文昌倒显得无所谓,手一挥,说:“没事。”
 “这完全能看出龚文昌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人的宽容和真诚。”钟国辉对记者说。
   代表团完成考察返回后,经过行业内的交流,淘汰了北京通县酒厂和昌平酒厂“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可以说是这次考察最重要的成果。
 而钟国辉认为,通过这次考察“固液结合”新法白酒工艺,认识到了周恒刚先生提出“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勾兑”新工艺路线的价值。
 1956年,钟国辉参加南京金陵试点,曾经与周恒刚先生共事5个多月。这次考察让钟国辉有幸和龚文昌先生有了第二次接触,加深友谊。
 “他是一位慈祥可敬的长者,又是一名对行业有重大贡献的专家。当他任轻工部糖酒处工程师时,为改变白酒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他极力提倡,将酒精改制白酒列入《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最后成功列入有他的一份功劳。在新法白酒生产上,率先将董酒串香工艺引入新法白酒生产,用丢糟固态再发酵,然后串香,生产了红星牌新法白酒,功不可没!此外,在传统白酒研究上也成绩卓著。”提起周恒刚先生,钟国辉至今心情难以平复。
   考察结束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常年书信不绝。两人互相了解,每次龚文昌先生来天津,都是直接从车站走到钟国辉家里,来往都不用接送。
 1997年,钟国辉收到龚文昌一叠厚厚的复印信件,信中讲到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收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和意义。直到2007年,我在郑州参加了一个低度白酒会议。会上有河南丰达生物公司等单位,介绍应用‘美拉德反应’做调味酒的效果。我才想起十余年前,如今已故的龚文昌先生寄给我的信,信中已谈到要注意‘美拉德反应’等等。”
    “信是他晚年写的。等到我认识到他的重要性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这篇文章太好了,应该是我们行业共同的财富。我决定以龚文昌先生的名义发表它,当时我还不会打字,最后我念稿子,让我的侄女打字,一共三天才完成,题目沿用他的原名《白酒技术继续进步的努力方向和措施》。后来,文章在一本酒类杂志发表了。发表完之后,我让编辑直接把稿费寄给了龚老的女儿。她非常感动,把这个消息告诉在国外的哥哥。他哥哥说爸爸交了个好朋友。”
 钟国辉说:“借这次回忆赴广东考察的机会,我想再次缅怀这位对我国白酒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长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