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分别在沈阳和郑州举办的今秋两个全国糖酒会均已落幕,《华夏酒报》记者通过对两地糖酒会的深入采访,发现酒类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白酒:
产品结构持续上延
香型品类呈现多元化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秋两个糖酒会上,一二线名酒品牌参展数量有所减少,而牛栏山、扳倒井、景芝、泰山、古贝春、宋河、宝丰、习酒、国台、北大仓、老龙口、龙江家园、榆树钱等区域白酒品牌则表现活跃,颇受参会经销商的追捧。这些区域性白酒品牌在产品结构上呈持续上延趋势,产品包装更加讲究。最为明显的就是东北酒一改以往的低端形象,推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中高档产品,如龙江家园聘请影视明星陈建斌作形象代言,以期拉动其中高端产品。而那些低价位的小酒厂产品并未显示出竞争优势,反而倍受冷落,这也表明消费升级带动的白酒产品结构调整及主流价格带的上移已成必然趋势,行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消费结构升级也带动了白酒香型品类的多元化发展。
酱香潮涌
在今秋两个糖酒会上,酱香型白酒展位明显增多,如贵州的国台、珍酒、青酒、安酒、典酱台、赖窖、国酱、贵都,四川的仙潭,东北的北大仓、龙江家园等不下数十种酱酒品牌高调设展。据了解,仅国台现场签约的辽宁某新经销商首付货款就超过千万元。
四川仙潭酒业集团营销副总侯禹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茅台和郎酒的影响和带动下,酱香型白酒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旺盛的市场需求与产能的短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生产酱香白酒的行列。
典酱台酒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岑梅军则认为,茅台在教育、培养了大批酱香型白酒消费群体的同时,也不断拉升着酱酒的价位带。目前,酱香型白酒占比白酒总产量非常小,资源的稀缺性和刚性需求,将给酱香型白酒带来一个相当长的量价齐升的高成长期。
“大清香”谋复兴
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北京牛栏山、河南宝丰等为代表的“大清香”系白酒分别在两个糖酒会上高调造势,受到经销商的普遍关注。
对此,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晋育峰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作为曾经的白酒第一大香型,在过去“大清香”时代,清香型白酒最高曾占全行业70%的份额,而目前仅占16%左右。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回归”清香型白酒消费,清香型白酒份额比例正在逐渐增大,清香复兴的趋势已愈来愈明显。究其原因,第一,清香型白酒粮耗低,出酒率最高,在国家逐步重视粮食战略的前提下,有可能在未来得到产业政策的重视和支持;第二,清香型白酒最洁净,更适合加冰加水加饮料的自由调制,能够顺应新生代消费者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潮流,这是通过近万名消费者的现场消费数据得出的结论,可以说,饮酒方式有可能因为清香型白酒而改变;第三,清香型白酒更具备国际化口感,最接近伏特加等国际烈性白酒,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好消费者的培养引导和品牌打造、推广,是有希望做到像伏特加那样风靡全球的。
芝麻香:异军能否突起?
2011年秋季全国(沈阳)糖酒会期间,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牵头主办的“好客山东中国名酒高峰论坛暨鲁酒招商推介会”上,泰山、扳倒井、景芝、古贝春、孔府家、兰陵、花冠等鲁酒知名企业组团亮相,集体吹响了鲁酒“闯关东”的号角。
山东泰山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铭新认为,鲁酒的优势在低度浓香和芝麻香,尤其是作为建国以来两大著名创新香型之一的芝麻香,已经成为鲁酒树立新形象、新标杆、新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走向全国市场的利器。虽然芝麻香现在被鲁酒炒的很热,但是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尚未形成消费热点,尤其在省外市场还未能形成消费氛围,这就需要鲁酒企业进行深层次思考,如何健康有序地放大芝麻香酒的优势,加快鲁酒崛起的步伐。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一个白酒香型的普及应当有更多的企业跟进,共同做大市场“蛋糕”,然后才谈得上各品牌去竞争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目前芝麻香型白酒品牌过多太杂,一方面在某些鲁酒骨干企业之间关于芝麻香的“最早”“最正宗”“最纯”等“最”字之争的内战正在消耗着鲁酒的内部资源;另一方面山东及其它地区的许多不具备芝麻香型工艺技术的小酒厂也趋之若鹜地打起了芝麻香型的旗号,这将严重透支芝麻香型的品牌资源。
因此,做大、做强芝麻香型白酒的盘子,不仅需要行业标准以及监管的规范,更需要企业的自律。
葡萄酒:
“洋”品牌反客为主
今秋沈阳、郑州两地全国糖酒会最大也是共同的特点是进口葡萄酒的大量参展,进口酒俨然已成糖酒会主角。来自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智利、美国、阿根廷、罗马尼亚、德国、捷克、南非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数百种葡萄酒产品展位占据了超过20%的酒类展厅面积,其中既有精耕多年者,也有初试身手者,形成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集中展示、同场竞技的热闹场面。
而“‘论道中国’进口葡萄酒高峰论坛”“2011年全球投资级葡萄酒高峰论坛”“世界名庄酒之夜暨名庄酒拍卖”等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高潮不断。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唐向《华夏酒报》分析,近几年来,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急速升温,五年来进口量增加了5倍多。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国际市场上葡萄酒趋于饱和,供过于求,各国葡萄酒企业纷纷开拓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二是我国进口葡萄酒综合性税率不断降低,大大降低了进口瓶装酒的成本,使得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加上经营高端葡萄酒利润高,促使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大幅增长;三是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进口葡萄酒已经从早期单纯的商品导入,延伸为包括酒器具配套、酒文化、葡萄酒实体经济和金融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导入;四是糖酒会对进口酒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提高,展区布置充分体现西方文化的特点,管理有序,服务周全,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与“洋”葡萄酒热火朝天的高调出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主流葡萄酒品牌的集体失语。除了王朝在沈阳的秋季全国糖酒会设有展位外,其它几大国产葡萄酒品牌均少见踪影。
国内某葡萄酒品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洋”葡萄酒在糖酒会上如此高调,说明他们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的行动在升级,这也给国产葡萄酒品牌敲响了警钟,迫使中国葡萄酒业加快与与国际交汇,上档升级的步伐,以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环境。
会展:
活动精彩纷呈
专业化趋势明显
今秋两地糖酒会举办期间,组织方均精心组织安排一系列论坛活动,丰富了大会内涵,同时为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提供更多的资讯服务。
如“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会”组织、举办的“2011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评选活动暨颁奖典礼”、“‘论道中国’进口葡萄酒高峰论坛暨国家级放心酒示范店发布”仪式、“2011中国酒业千商大会”、“2011中国食品产业‘渠道百强’总评选暨颁奖盛典”、“中国包装设计界巅峰盛会”以及“食品行业网络营销专题交流会”、“中国白酒东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北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颇受展商和观众的热烈追捧,场面热烈、活跃,参与度高。郑州的“2011年中国糖酒食品博览会暨国际糖酒商品交易会”则组织、举办了“中国名酒在行动(河南论坛)”“2011中华食品投融资论坛”“2011年全球投资级葡萄酒高峰论坛”“世界名庄酒之夜暨名庄酒拍卖晚宴”“品牌企业与经销商专场见面会”“大型连锁企业‘一对一式商务洽谈’”等系列活动。
在郑州国际糖酒会上,记者发现大会的主办方在展厅与会场之间的结合部开设了一项新的功能区——商务活动区。这个区域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参展企业提供品牌推介的窗口;二是组委会扮演“红娘”的角色,为参展商、参会商和零售商进行介绍和配对,让供需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一对一地进行交流。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供需双方达成合作,组委会专门邀请了河北、山东、江西、河南、广东等地的经销商和50家国际连锁超市组团参会。这次参会的连锁超市成员涵盖中国的东南西北,全部由副总经理以上职位的成员构成,并且采购意向明确。参展企业通过与大会组委会提前预约的方式,与经销商和超市进行对接,从而有效地完成见面、沟通、意向和成交的过程,从而为今后的长远合作打下基础。
北京德龙宝真国际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智群对《华夏酒报》记者分析,纵观本次两地糖酒会,除了国际化元素增加,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是很大的亮点,把“会”和“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说明素有“天下第一会”之誉的全国糖酒会,已经开始由单纯追求热闹的“罗马大会”向更规范的专业化展会转型。从国际会展的趋势来看,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方向是正确的,对主办方而言最重要的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