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中国身份的华润雪花实践
来源:  2015-12-21 09:23 作者:
    对一家啤酒公司而言,1000万元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的数据:啤酒行业2006年销售利润率为5.5%,按此计算,售价5元的啤酒,要卖出3600多万瓶,才得获得1000万的“销售利润”。而且,这是2006年的利润率,此后中国啤酒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更迅速进入投资扩张领域,即使5.5%的利润率,也只能说是静态的计算。 

  1000万,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曾经,他们希望创办《中国建筑史汇刊》——20万元的经费,却谋求不易,耗时甚久。 

  从2008年开始的五年时间,华润雪花啤酒将出资1000万元,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编写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丛书,全力支持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学术研究。此项资助是新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资助行动。 

  啤酒企业与中国古建筑,毫无关联的两个领域,因此交集。华润雪花的资助,当然应当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原因果真就这么简单? 

  相对于华润雪花啤酒1000万元人民币的“公益”投入,为着南非世界杯,哈尔滨啤酒今夏的“营销”投入达到1亿美元——而且,“这并不包括世界杯的赞助费,仅仅是哈尔滨啤酒赞助世界的营销活动费用”,百威英博中国区市场副总裁王道告诉本刊,这一重金投入的目的,“我们要把哈尔滨啤酒推向全国品牌”。 

  1亿美元,推向全国品牌“起步价格”。这是理解中国啤酒市场现实的重要事实。 

  2004年底,华润雪花啤酒完成他们的第37家啤酒企业的控制——此后一年,他们的啤酒销售量成为中国啤酒销售冠军。这一纪录从2005年开始,保持至今。这当然是一例中国啤酒由地方品牌成为全国品牌的经典案例。 

  经过大约10年时间的市场整合,中国啤酒行业至2005年,完成了其领先者资格的确认: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三强。2005年,这三家啤酒企业销售数量,接近中国啤酒市场份额的30%。这一三强并立格局,发展至今仍未有任何松动迹象,只是他们三家所占全国销售份额更显强势,上升到40%。在这接近“固化”的三强结构里,希望成为“全国品牌”俱乐部一员,营销的“起步价格”自然飙升。 

  中国啤酒市场格局,就此真正“固化”,没这么轻易。 

  今年4月13日,重庆啤酒公告了大股东拟公开挂牌出售其12.25%国有股权的事项,当时设定转让底价为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加权均价算术平均值。据此推算出转让底价约24元左右,转让起价约14.2亿元。这当然需要巨额的资本量。递交受让申请的有华润雪花、百威英博(中国)——亦即哈尔滨啤酒的母公司、嘉士伯三家。最后胜出者为嘉士伯,嘉士伯共出资23.8亿元,成为重庆啤酒的第一大股东。收购单价为40.22元,比挂牌底价溢价超过60%。 

  如何理解重庆啤酒的巨额资本收购?凭情而论,这只是中国啤酒市场正常不过的一次收购行为而已。在重庆啤酒挂牌之际,准备竞标的华润雪花,已完成与河南一家啤酒企业——悦泉啤酒的全资并购协议。尚未被华润雪花、青岛与燕京“占领”的河南啤酒市场,自此揭开新的资本征战市场。而当华润雪花签署协议同时,青岛啤酒也开始与河南第二大啤酒企业信阳维雪开始讨论并购计划…… 

  以资本为利器的中国啤酒市场竞争,仍是目前中国啤酒企业重要的议程。只不过,当三家啤酒企业已经完成对其他企业遥遥领先的局面后,目前动辄十多亿的资本投入,已波澜不惊。进入低关注时代的中国啤酒业,资本的海量数字,不再是公众的兴趣所在。 

  中国啤酒市场的资本征战,开始于华润集团1994年收购沈阳雪花啤酒,一家并无啤酒生产传统的贸易公司由此进入啤酒行业。同时,它也是众多挟资本以谋求啤酒市场份额惟一的成功者。中国啤酒市场,无资本无可生存,在面对外界“华润以资本而获利”的评价,华润雪花啤酒总经理王群极其坦然,他告诉记者:你们去查查青啤和燕京这些年来的投资总额,至少不会低于华润,甚至还比我们高。——显然,仅有资本,未必能在中国啤酒市场立足。 

  在华润雪花成为中国啤酒市场销售第一之后,遭遇最有力量的一次挑战来自2008年奥运会。这届中国本土的奥运会,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都成为主赞助商,一如此次哈尔滨啤酒成为世界杯的赞助商一样。但华润雪花却不是奥运会的赞助商。此役过后,结果很有意思,华润并未因为不是赞助商而失去销售第一的排名。 

  以北京奥运会遭遇战为例,资本能力之外,华润雪花的独家功夫何在?或者,换言,华润如何认识属于自己,以及中国啤酒行业的真问题。 

  中国啤酒行业新崛起的华润雪花,在10年时间完成销售冠军之后,其品牌在迅速提升同时,如何超越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中国啤酒品牌?这当然是华润雪花的真问题。 

  按照啤酒品牌一般的成长之路,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总经理王群告诉本刊:是走“情感”道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情感,设计出一个持续一致并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循此理路,华润雪花的品牌建设的思路是,2005年创立“勇闯天涯”的活动。这一年,华润组织探索雅鲁藏布大峡谷,2006年则是探秘长江源,2007年远征国境线,2008年极地探索,2009年挑战乔戈里等活动。如此种种年轻而且时尚的现代探险活动,是在完成一个“畅想成长”的故事,其间的感情关系亦因此而自然建立。 

  但是,所有的情感诉求,它是依托于品牌的价值内涵的,非此,“情感故事”将会悬空。而品牌演变至今,其戏剧性的外部表达集中在其标识之上。“全国性品牌”雪花啤酒将以什么样的新标识示人呢?“所有的设计都仍沿用‘国际化之路’,对称的、均衡的标识,”王群说,“华润雪花是中国啤酒啊!我们所有的手段当然可以用最国际化的方式,但核心价值观却应当是中国的。”换新标识没有“情感故事”活动来得那么迅速,这才是真正考验华润雪花人的智慧之所在。 

  中国本土传统酒类制造,并无啤酒一类,它是典型的现代化产物,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中国的实例。在王群疑惑华润雪花新标识的中国形象方向之际,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中国饮用啤酒仍以家庭和餐饮为主体,而非国外的只是将啤酒视为饮料“社交酒”——在相当意义上,啤酒已经在实际饮用过程中“中国化”。西方生活方式在影响中国同时,以啤酒为例,它也完成了对中国生活方式的适应。 

  如何对应这种更为深刻的变化?这是王群的挑战。 

  直到2008年第三次新标识的招标,在被参赛者放弃的一个标识里,王群说:他看到了一份有剪纸元素的设计。“我们把它捡起来,然后重新组织设计者,就按这个思路来。”中国剪纸,日常中国人生活中最为平凡朴素的趣味,刚刚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传统中国文化及艺术的认知与肯定,并不那么轻易。 

  华润雪花的新标识,经由剪裁的汉字——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运用到现代化的设计之中,华润找到了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中国符号”,开始脱下啤酒的“西方衣裳”。 

  2008年的中国啤酒三强的奥运会之战,那些具体而微之的运营策略、销售渠道种种之争,当然是华润坚守自己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只是稍有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华润雪花啤酒,已经完成了自己“身份”的重新确认。那么,虽经非奥运赞助商的不利局面,而华润仍未败走,其能力当然绝非只是拥有资本这么简单。 

  中国身份中国符号,在经由全球化过程,尤其是西方人的选择之后,对它的认知与肯定甚至都可能让中国人自己疑惑与不自信。因而当华润提出自己的新标识设计要求后,含有剪纸元素的设计,设计者都没有认真看待。这当然是一种现状。有了华润雪花啤酒的中国身份新开始之后,王群的下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无可能以企业微力来稍稍校正这一现实。这既是啤酒行业的真问题,何尝不是中国人的真问题。 

  华润雪花后来的选择,从结果上看很明确:资助中国古建筑研究。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过,“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又如学者李秋香所言,“只要你走在村舍的小径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问:这条小路曾经是做什么用的,逢到集市又主要卖什么?祠堂为什么会建成这样?所有建筑的功能,都在文化中演绎,文化的信息附着在建筑之上,定义建筑的功能必须与社会、历史、民俗相关联。” 

  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于人的快感建立来自瞬间。瞬间如何恒久,回到中国古建筑,当然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

编辑:王晓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