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2010,他们在争议中前行?
来源:  2015-12-21 09:19 作者:

  回顾过去的2010年,中国酒界的“争议”不胜枚举:大至国酒茅台,小至三井小刀,似乎只有“争议”才能“给力”,不然“神马都是浮云”!


     贵为国酒的茅台估计有点“忐忑”,想必自认还不是“世界名酒”,为了让“国酒”荣升为“世界名酒”,“模仿”一下又有何仿?对于茅台的“奉承”,五粮液有点得意忘形,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浓香”身份,非要往“酱香”靠,就像姚明非要与刘翔赛跑一样!

     而沉寂多年的剑南春也来凑凑热闹,它心中永远忘不了“茅五剑”还有自己一份,此次祭出了“标准之剑”,一厢情愿地想要引领行业标准。

     然而,标准需要公信公立,商标却是先占先得。李道之手中握有的中文“卡斯特”商标,成为了法国CASTEL心中永远的痛。

     那边有商标的纷争,这边又有商标的滥用。“赖茅”的滥用,呈现出了一片市场“乱象”,似乎只要是姓“赖”的人皆可用之。

     股市上,热炒“概念股”风险不言而喻,酒市上的概念炒作也是如此,稍不留神就闯入“概念盲区”。同为产品升级,龙江家园的“爽朗中国味”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威龙的“有机”葡萄酒,却不知底气何在?

     作为低端产品,三井小刀干脆“出奇制胜”地抛出了一句“喝小刀,成大器”的广告语,让人心生疑虑:喝了小刀,就能成大器?

  白金酒,你到底想怎么玩?


     在五粮液与史玉柱合作推出“黄金酒”之后,茅台也针锋相对地推出了“白金酒”。 但是,白金酒自推出以来就饱受争议。


     争议一:模仿的“宿命”。五粮液集团借助巨人集团推出“黄金酒”,看中的是史玉柱在保健品行业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巨人集团的号召力。但从“脑白金”开始沿袭下来狂轰乱炸的“口号式”广告,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构成了对抗的负面情绪。“黄金酒”都前途未卜,作为模仿者的“白金酒”还会一路畅销吗?况且“黄金酒”的礼品定位早已先入为主了,“白金酒”的礼品诉求如何突破?


     争议二: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引发质疑。白金酒在广告宣传中宣称自己的产品添加了18种中药成分,但其在产品说明上却只标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了10种中药成分。同时,白金酒3个度数5种包装的酒用的居然是同一个批准文号,而这个批准文号对应的产品名称却不是茅台白金酒?!

永福酱,五粮液你跑偏了!


     五粮液以“海纳百川”之势,不但在高、中、低端浓香型白酒市场全面开花,而且还于2010年春季全国糖酒会期间高调推出“永福酱酒”,进军酱香市场。


     对于“永福酱酒”一推出的终端价格就在1198元—1398元的超高端定位,五粮液宣称意在与茅台、郎酒等酱酒企业一起,共同推动酱香型白酒的行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口味的多样性需求。


     其实,对于五粮液的“托词”,消费者心知肚明:“永福酱酒”的推出到底是为了市场占位?还是对酱香市场的扰乱?


     刚推出的“永福酱酒”凭什么价格就比酱香型白酒领导品牌“茅台”贵?这不免让人猜测,“永福酱酒”之所以卖得那么贵,难道是对2010年年底公布的“为了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的涨价理由的呼应?


     至于“永福酱酒”贵得是否有理,那可不是企业想贵就贵的问题,还得看市场上的消费者买不买账。更何况,茅台之于酱香酒的消费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五粮液的“永福酱酒”面临概念之争的压力可想而知。

卡斯特,一个商标引发的纷扰


  从法国CASTEL公司选择牵手张裕的那一天起,法国CASTEL就注定走上了一条在中国市场创造传奇的道路。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法国CASTEL为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这就是法国CASTEL公司未能及时注册,却注定要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符号——“卡斯特”中文商标。


     而将“卡斯特”中文商标成功收入囊中的李道之,成为“卡斯特”商标在中国市场的合法拥有者。在进口葡萄酒已经做出的超级蛋糕上,李道之并不满足于法国CASTEL所赏赐的那一小口,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分切蛋糕的主刀者。所以,随着法国CASTEL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壮大,中文“卡斯特”也开始慢慢建立和打造自己的业务体系。由此,法国CASTEL与中文“卡斯特”逐渐成为一对旁人无法拆解的竞争对手和生死冤家。


     在法国CASTEL和中文“卡斯特”两大代理商体系之间,几乎已经摆出了势成水火、贴身肉搏的姿态——行业内所举办的一些活动,只要有中文“卡斯特”方面参加,法国CASTEL体系内的代理商就拒绝出席;而只要有法国CASTEL身影出现的地方,中文“卡斯特”总是希望能够抢了法国CASTEL的风头。同时,在进行市场推广时,两者均以正宗自居,最终却搞得消费者莫名其妙无法分清彼此。

有机葡萄酒,是升级还是炒作?


     虽然威龙葡萄酒的年销售额早已跃居中国葡萄酒行业前列,但由于其产品多为低端,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摆脱固有的低端形象,威龙利用“有机葡萄酒”概念,企图以此提升品牌形象,开拓中高端市场。


     按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从低到高共有三个阶段: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葡萄酒不光不准施化肥,甚至空气、水源、包装都要求不能有任何污染。以法国为例,有机葡萄的培养采取昆虫防治病害,每公顷土地里要求含有2吨蚯蚓(不施化肥和农药的结果),而且在酿酒过程中用二氧化硫杀菌要控制到极低标准。如此严格的要求,目前,中国还没有哪家葡萄酒企业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而威龙打出“有机葡萄酒”概念,底气何在?


     况且,消费者在参差不齐的商品面前早对所谓的“概念”产生了免疫力,他们需要全方位去感知品牌的力量。就目前而言,威龙有机葡萄酒的推出让人不免疑虑:这到底是升级还是炒作?

“赖茅”乱象何时了?


     众所周知,贵州茅台酒厂是由华姓出资建立的“成义酒坊”(简称“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坊”(简称“王茅”)和赖姓出资建立的“恒兴酒坊”(简称“赖茅”)合并而成。“赖茅”由于具有“国酒茅台”的优良血统,被许多人看作一座巨大的金矿,特别是在其商标被注销之后,与“赖茅”商标打擦边球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市面上出现。


     赖永初、赖贵山、赖世刚、赖国珍……这些产品出身不一,有的是在贵州茅台镇生产,有的则远在河南和福建生产,有的根本与赖氏家族没有任何关联,“赖茅”成了一个“公共”品牌,似乎只要是姓“赖”的人皆可用之。据统计,现在生产与“赖茅”相关产品的企业不低于40家,呈现出了一片“赖茅”乱象。


     如此众多的“赖茅”酒,谁来正本清源,谁来规范这个品牌,看来,此情“遥遥无绝期”了。

龙江家园,你的“中国味”在哪里?


  龙江家园是一个以“裸瓶酒”起家的老品牌,由于现在的低端白酒利润式微,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龙江家园于2010年秋季糖酒会期间推出“爽朗”新品,打出了“中国味”概念,企图进军“盒装酒”市场。


     龙江家园提出的“中国味”概念,让人疑惑不解:一则,“中国味”到底是什么味?二则,龙江家园用什么来支撑起这个“中国味”?不管“中国味”是什么味,请问龙江家园,你有“中国味”的基因吗?


     “爽朗” 就是“中国味”吗?


     龙江家园提出的“爽朗型”概念,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爽朗”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口感上的满足,就算“爽朗”已超越了酒质本身的物理属性,并升华到自然、生活、城市、国人气质层面的爽朗“性格”层面,然而,“爽朗”与“中国味”有何关系?难道“爽朗”的“口感”就是国人公认的“味道”吗?

小刀酒到底给谁喝?


  三井小刀“出奇制胜”地抛出了一句“喝小刀,成大器”的广告语,让人心生疑虑:喝了小刀,就能成大器吗?


     争议一:三井小刀作为“裸瓶酒”,在市场上主要是针对“草根阶层”的酒,而其广告诉求却是对牛弹琴地主张“喝小刀,成大器”。试问,所谓的“大器”到底是怎么样的人?难道“草根阶层”就是“大器”吗?或者三井小刀的意思就是,喝了“小刀”就可以让“草根阶层”变成大器(“草根英雄”)了?其广告诉求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


     争议二:三井小刀的广告文案写着“大丈夫喝酒当如是,刀刀入口不醉不归,人生莫此为快”,该内容似乎在主张一种以“求醉”为喝酒之最高境界?是否在误导消费者?是否对消费者存在潜在的人身损害?……这些都值得企业好好“斟酌”!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