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20岁“总结”:将全民性啤酒节找回来
来源:  2015-12-21 09:17 作者:
  在这个由啤酒连接起来的东西方共同节日中,刚刚20岁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更时尚、更富有新意。就在这浓缩了慕尼黑啤酒节节日场景的青岛国际啤酒城开门纳客15年之际,破旧立新的工程已然开始。

  啤酒节的变迁

     家住青岛高雄路的退休工人徐师傅是青岛啤酒的老粉丝。青岛国际啤酒节办了20届,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啤酒城喝青啤比不上在啤酒城外喝,而且啤酒节越来越像啤酒城里的一次狂欢了,“想参加狂欢,还得先买票”。

     1991年在中山公园举办的第一届啤酒节上,徐师傅曾在里面摆过摊。那时的啤酒节更像是一个夜市,亲戚们来凑热闹,随便在公园外面找个地方坐下,买上几罐啤酒,加上老伴递过来一袋蛤蜊,就算是过节了。

     “那时就是,谁有酒量谁就免费喝,只要花一张门票钱,进来以后管够。”

     而在第二届、第三届啤酒节上,中山公园、汇泉广场这些大广场都是市民和游客畅饮青啤的地方,这或许对当时刚刚迈出国门上市的青岛啤酒来说,不算是一次真正的营销,但却真实复制了遥远的巴伐利亚首府那别开生面的“草地”庆典。

     当时的青岛啤酒厂在向青岛市政府提交的申办申请书中表示,参加啤酒节的厂商逾50家,可吸引至少1万名游客。

     可他们根本没有料到,第一届啤酒节游客就达30万人次。第二年就有媒体报道,受啤酒节拉动,利用外资发展的项目数超过该年以前历年累计项目数的总和,成交额达2.8亿元。

     从那时开始,许多人看到了青岛国际啤酒节这个节日之外的市场。

     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青岛国际啤酒节最早的一位规划者杨曾宪回忆说,那时创办啤酒节就两个目标,一个是利用青啤在国外的品牌影响力打响青岛市的知名度,第二就是发展青啤,发展青岛的啤酒产业,“那时青啤办啤酒节不是盈利性质的,每年创办时还要政府借几百万给青啤,等办完节后青啤再还。”

     从第四届开始,青岛国际啤酒节首次在市区东部和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举行,而当年正是青岛城区向东部发展的一年。

     也就是从那一届开始,一直以来由青岛啤酒厂主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正式由青岛市政府主办,啤酒节的运营模式完全走向市场化,啤酒城成为一个集品酒、餐饮、购物、游玩、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活动场所,也是青岛东部崛起的最大旅游景点。啤酒节主办方也实现了自收自支,甚至逐步盈利。

     “青岛国际啤酒节现在是亚洲第一啤酒节,现在看来,当初想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杨曾宪说到这里,却有些怀念起初的啤酒节了。

  期待啤酒节更亲民

     而对于青岛市民来说,20年以后再看青岛国际啤酒节,他们的期待更多。

     就本届啤酒节亮点与特色的话题,崂山区政府与网民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这次访谈中,崂山区旅游局局长赵钢说,啤酒节年年都在创新。第18届啤酒节恰逢奥运,组委会围绕奥运主题开展了很多活动;第19届啤酒节围绕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做文章;今年则与世博接轨。但不管怎么变,啤酒节“国际化”、“市民节”的方向始终不变。

     而不少网民将问题指向啤酒节的过去和未来。

     一位网友坦言,啤酒节办了这么多年,感觉前几届啤酒节一些活动很亲民,在沙滩举办演唱会,群众参与性很高,不用花多少钱,大家都能感觉到节日的快乐。现在啤酒节圈在啤酒城里,门票不便宜,里面消费高,处处花钱,普通老百姓承受不了。

     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教授也有同感。“青岛啤酒节是全市的啤酒节,只在小小的啤酒城举行,缺乏活力;收门票、高售价的啤酒节不是全民性的。”郭教授说,啤酒节应当开门办,充分利用正在进行的青岛七大公园改造,将全民性的啤酒节找回来。

     崂山区政协常委刘景坤向笔者透露,由于在啤酒城举办啤酒节的局限性,市、区有关领导有过放弃在啤酒城举办啤酒节的打算。“经销商花大钱建啤酒大棚就是为赚钱,逐利性会冲淡节日气氛。”

     在青岛游览3天的路杰对青岛国际啤酒节有了更多印象,“刚到青岛时,栈桥、中山路上那些小餐馆和饭店里,我们喝的都是青啤。进了青岛啤酒城,我们倒喝上‘万国’啤酒了。”

     路杰说,这里的啤酒节是国际化的,如果再加上一点印象,就是啤酒城里的东西都贵。“在哈尔滨啤酒节,不管是政府还是酒店,主打的就是让外地游客喝哈啤,外地啤酒只是做展示。”

     他说,沿着中央大街1000多米的道路中间和其他路上,就是开放的啤酒节,不会收门票。

     在杨曾宪看来,现在啤酒节的消费味道太浓,而青岛啤酒这个啤酒节当初的主角,现在只是个展示品牌之一。现在办啤酒节虽然不需要政府掏钱,但仍然以盈利为目的,这使啤酒节摆脱不了趋利性,青岛国际啤酒节关键是要让人参与过节。

     郭先登给笔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在德国他对很多人说起青岛时没人知道,但提到QSTANGBEER时,所有人都知道。青岛啤酒的品牌文化是啤酒节的源头,“来啤酒节的游客很多是爱喝青岛啤酒才来青岛的,青岛啤酒在啤酒节中的分量应增加。青岛国际啤酒节想要在世界上有影响力,应该主打青岛啤酒这张国际化品牌。” 

     杨曾宪说,现在,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内许多城市都在办啤酒节,但它们却难以与青岛竞争。包括上海、北京等城市虽然也搞啤酒节,甚至搞得规模很大,但却很难转化为民俗节日。

     “道理很简单,啤酒在这些城市里没有根。”杨曾宪说,青岛就不同了,青岛啤酒的百年史及其知名度,啤酒文化在青岛的广泛普及,都是国内任何城市无法相比的。

     “而本地人青睐青啤一厂的啤酒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积淀日深的情结,当地人的这种啤酒情结在办啤酒节时不应该被忽略。”郭先登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