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产区化发展,开启白酒的“美丽未来”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11-13 10:49 作者:石磊

  在本届全国糖酒会的主题论坛上,提出白酒行业应“重”塑产区品牌,“重”字在这里被赋予两层含义,一是更加重视白酒产区化的发展思路与模式,二是要根据酒类消费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工具,向消费者重新诠释白酒产区的内涵。

  对产区的重视与重建,将开启中国白酒“美丽未来”。

  产区化是白酒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中国酒业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产区这个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黄淮名酒发展联盟首届轮值主席、花冠集团董事长刘念波表示,在他看来,所谓产区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定义条件。首先是自然因素方面,在相关区域内应具有独特的酿酒生态优势,如水质、土壤、气候、微生物等条件,都满足生产优质酒类产品所需的条件;而在产业因素方面,要具有突出的产业发展优势,如产业规模、生产工艺、品质特色等,应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且拥有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在人文因素方面,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势,如当地在历史传承、产区形象、文化推广等方面都有充分积累,被社会和消费者广泛了解和认可。“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应该可以称之为优秀的酒类产区。”

  刘念波认为,酒类产区的形成,是酒类生产和酒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众所周知,要酿造高品质的酒类产品,离不开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酒类生产逐渐集中在一些最具生态优势的微观小环境区域,这是酒类产区的基本雏形。而随着时间发展,通过酿酒劳动者的不断实践和总结,这些区域的酒类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形成了最适合当地特点的酿酒工艺体系,而产区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如历代的杰出酿酒大师、独特的文化传统、近乎于信仰的品质追求,包括与地域文化风俗的不断融合,最终积累形成了酒类产区的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优秀产区的市场优势得以不断放大,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逐渐脱颖而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而随着当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优秀产区更是成为全球通用的美酒语言。

  “就目前来看,优秀产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非常突出,产区背书就是产品品质与价值的代名词,也是酒类消费、收藏和投资的重要依据,”刘念波说,如葡萄酒的波尔多产区、纳帕产区,洋酒的干邑产区、威士忌产区,在各国消费者心目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而在国内市场,消费者的产区意识也越来越强,比如川贵地区、黄淮流域等盛产优质白酒,烟台盛产优质葡萄酒,绍兴盛产优质黄酒,这些都已成为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既定事实,在选购酒类产品时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在这种背景下,产区化发展对白酒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回顾白酒发展历史,始终遵循着产区化的客观法则,形成了川贵、黄淮等白酒酿造的传统优势区域,但长期以来,行业并未对之加以系统的归纳、总结和针对性传播,因此,相比于葡萄酒、洋酒等其他酒种,白酒的产区效应在以往并不显著。

  而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产区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如茅台、五粮液、洋河、古井贡等优秀产区的代表企业,其行业领先地位更加巩固,企业发展形势不断向好,而包括花冠在内的一批区域优秀企业,同样经受住了市场调整的寒流冲击,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在刘念波看来,这充分说明产区化是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行业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着眼未来,白酒产区化发展将大有可为,无论是对于中国白酒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进军国际市场,还是白酒品质的创新提升,包括引导消费者的理性消费,选择更具性价比优势的白酒产品,文明理性地欣赏白酒内涵,产区都是一个重要载体。”

  要加快白酒产区化发展的进程,提升白酒产区化发展的质量,尽早享受“产区化”红利,刘念波提出了如下三个渠道。

  一是产区品牌化,即加大对白酒产区整体品牌的塑造力度,围绕白酒产区品牌,进行更多的宣传引导,强化消费者对白酒产品品牌的认知了解,为酒企提供更加鲜明的产区背书。“在这一点上,像法国波尔多等产区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大量的推广活动,集合广大酒企的共同力量和声音,使产区品牌成为企业品牌开拓市场的强有力引领。”

  二是产区产品化,即加强对白酒产区风格的研究与塑造,为产品品质注入更多的产区元素,这是将产区价值落地的关键一步。“在消费者的传统认识中,贵州的酱香型白酒,川派浓香型白酒,黄淮流域的淡雅型白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质水平,接下来,我们应该把这种既有优势,在产品层面有更加鲜明的体现,把产品的产区风格做到极致,打造能够代表产区典型风格的形象产品。”

  三是产区平台化,即加强产区之间、产区内部的交流合作,打造形成产区共同的研发、推广平台,发挥产区合力,共享产区资源,提升区域产业的综合实力水平。“只有立足于组织平台的基础上,白酒产区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常态化和持续化,以及加快产区合作的成果转化。”

  白酒产区化要聚焦于市场

  “研究和推动白酒的产区概念,既有利于白酒消费的提升,也有助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著名白酒专家、国家酒检中心感官鉴评委员会主任、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保护产品标准起草专家组组长钟杰表示,而其关键在于聚焦市场。

  “四川白酒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得天独厚不等于靠天吃饭,”钟杰说,以川酒产品研发为例,以往多采取自上而下式,以某位大师或某个专业技术团队的口感喜好,去判断一个市场区域的口感,“这种研发思路是错误的,酒体研发思路应该自下而上,应该是源于市场,回到市场,不断改进创新,这才是市场导向,也是川酒产品研发的根本依据。”

  钟杰认为,白酒产区化与市场之间的链接,应当体现在酒体、文化、营销等多个层面。如四川应突出“幽雅酒体”的产区风格,包括对低醉酒度的研究,使消费者在饮酒过程中和饮用之后的体征反应尽量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这同样是幽雅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于白酒产区化,还能提高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水平,为酒企厂商的文化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我一直有个观点,要给懂酒的人酿造美酒,为好酒寻找懂酒的人,”钟杰说,无论技术如何创新,文化如何精深,如果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水平很低,其对于白酒的感受无非就是低层次的感官刺激,“所以我们让消费者了解白酒的品质内涵,引导消费者去欣赏体验白酒,通俗地说,就是把白酒说清楚、讲明白,让消费者明白喝酒,喝明白酒。”在这个过程中,产区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概念,也是有效的传播载体,能够容纳大量的白酒信息,将之传递到市场。

  此外,钟杰还提出,通过产区之间的合作,共同走进市场,抵制不文明的饮酒习惯,倡导健康、理性的白酒消费文化,能够有效树立白酒产区形象,使白酒产区概念尽早深入人心。包括对白酒本身的尊重,对白酒品鉴的引导,都可以与产区概念相结合,达到“重”塑产区品牌的行业预期。

  依托产区化发展,建设白酒生态文明

  “中国白酒的产区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客座研究员吴天祥认为,任何一个优秀白酒产区的发展,都是将自然生态价值不断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那么白酒的产区化发展模式,必然要包括以市场价值反哺生态,对产区生态环境给予有效的保护和优化。

  吴天祥结合贵州仁怀的实际经验,分享了对白酒产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会。

  “产区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科学途径,去为产区进行规划。”据吴天祥介绍,仁怀的白酒生态文明建设,其本质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为产业长远发展积累更多的生态资本,从高粱基地到仓储、到制曲、制酒,再到市场销售环节,将循环经济模式导入整个酿酒产业链。而通过打造生态化白酒产区,仁怀当地的特色旅游产业也得到极大带动,使产区经济效应更加突出,或者说生态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使白酒产区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白酒,这是产区化发展带给我们的未来期许。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