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葡萄酒教育培训起家的逸香开始涉足葡萄酒生产领域,推出旗下第一款187ml迷你瓶装葡萄酒——One Wine。据悉,One Wine于2014年11月20日开始立项,历时8月推向市场。
根据逸香教育与葡萄酒市场部总监阮然的说法,这是一支消费者不需要考虑葡萄年龄、不需要考虑价格、好喝更是随时喝的葡萄酒。实际上,这种说法与市场上骤然增多的小瓶葡萄酒产品的开发初衷一致,那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化的饮用产品。
750ml一统天下的时代
已经过去
在葡萄酒教育机构涉足小瓶装葡萄酒的背后,是诸多酒庄、厂家纷纷延伸产品线推出小瓶装葡萄酒,并将其形成潮流的市场现实。
2010年的时候,保乐力加英国公司推出500ml装产品,涉及3个系列的杰卡斯(Jacob's Creek)葡萄酒,以满足大众对小瓶装葡萄酒不断上涨的的需求。据称,小瓶装杰卡斯的推出是基于Wine Intelligence的市场调查报告。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500ml装葡萄酒。
2013年,澳大利亚著名的家族式酒园布琅兄弟向全球市场正式推出其独具创新意义的275ml小瓶装葡萄酒,两款小瓶装分别是布琅兄弟酒园最受欢迎的莫斯卡托甜白葡萄酒和森娜甜红葡萄酒。布琅兄弟方面称,相较于传统的750ml装,小瓶装葡萄酒兼具轻松、易饮、便携、时尚等特点,酒瓶容量选择恰好一杯饮完的275ml,适合那些讲求新鲜即饮的年轻态葡萄酒,也完好地契合了理性饮酒所推崇的浅尝辄止的态度。布琅兄弟希望借此满足年轻的葡萄酒爱好者的需求,吸引更多入门级消费者踏上美酒之旅。而在规格上创新的同时,这两款产品也在包装上进行了改变,瓶塞选用轻松拧开即饮的螺旋塞, 酒体上则属于微气泡葡萄酒的范畴,充满活力的气泡感类似香槟,但不如香槟那样的强烈,只是在舌尖上轻微地劈啪作响,亦为品饮带来诸多乐趣。
国外出产小瓶装葡萄酒渐成气候,国内葡萄酒企业也不甘于人后。
2014年8月,国内怡园酒庄正式推出一套由小瓶装葡萄酒组合而成的礼盒——“半藏”组合, “半藏”组合由怡园酒庄珍藏系列的三款葡萄酒搭配而成,容量仅为375ml。强调小瓶装葡萄酒方便、易饮。
2014年9月,长城推出小瓶装375ml“悦颜”新品,厂家方面称, 这是款主要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产品,375ml的小包装,更方便女性享用新鲜的葡萄酒,同时也避免造成浪费。小包装“悦颜”不仅是为现代女性提供的酒类饮品,更是为现代女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关注健康、渴望美丽、热衷环保。
据悉,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小瓶装葡萄酒仍以国外酒庄的进口酒居多,规格上大多以 375ml或187ml的小瓶装葡萄酒为主,而实际上,如今这两种规格已经成为小瓶装的传统,一些新的小瓶装葡萄酒正在打破这种规格限制。
有业界人士认为,实际上,小瓶装葡萄酒正在慢慢形成一股潮流,这股潮流是企业与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企业而言,打破旧有规格也是推陈出新的一部分,对消费者而言,与众不同的小包装更是个性化潮流化的一种体现。
有观点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厂家加入到小瓶装生产的行列之中,750ml葡萄酒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个性化规格、个性化包装的葡萄酒新品会出现。而传统商务、政务宴饮的受限,个人消费者的崛起,都给小瓶装葡萄酒以机遇。随着社交生活更加频繁和多样化,看起来更显轻松随意的小瓶装葡萄酒正逐渐为大众所接受,时装展、夜总会、新潮酒吧、名人婚礼等高档场所、小型餐会,家庭酒会,假日派对等休闲场合,都会出现小瓶装葡萄酒的身影。
更节俭更环保更便捷
更健康更个性
小瓶酒的出现,被业界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必然。
业内专家介绍称,小瓶装葡萄酒发源于西方第一次经济危机的时代(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西方消费者更重实惠,不愿意浪费酒(一次聚餐的情况下两人喝不了一瓶750ml),此后,小瓶装酒缓慢发展,与750ml装酒并行发展,而在750ml装酒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国外小瓶装酒也逐步渗透。
在日本,小瓶装酒的发展情况也类似,日本经济增长放缓之后,受限于消费能力,再加上日本消费者相对节约的个性,使得小瓶装酒获得了大发展良机。在日本葡萄酒连锁零售店Enoteca里可以找到整面375ml名酒墙,种类少则50多款,也不乏龙船、玛歌红亭、拉图那样的知名波尔多列级庄,在日本甚至能找到是专为小瓶装而设的375ml专卖店。而在Enoteca广州店,375ml在销售比例接近15%,相比全国的11%要偏高。
据说375ml装高级葡萄酒真正地流行起来,跟日本经济走下坡路不无关系。葡萄酒消费在日本市场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了,当口袋里的钱变少的时候,葡萄酒爱好者便会考虑喝少一点。
“国外由于经济下行或者经济困境造就了小瓶酒的出现,国内同样如此。”有经济专家认为,国内经济放缓已经是大势所趋,在经济放缓、限制三公消费等双重压力之下,传统大瓶装葡萄酒的消费势必受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瓶装葡萄酒以其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获得发展机遇。
除了经济环境催生的因素之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187ml葡萄酒一般出现在国际航班的飞机餐中,如果你飞往意大利或新西兰那样的产酒国,往往能在飞机上就能喝到不错的餐酒,容量是187ml;而375ml也叫“半支装”,常见于五星级酒店房间里,或者一些有较好侍酒文化的西餐厅中,还有一些葡萄酒专卖店。
而后,这些规格的葡萄酒突破了固有的消费场所限制,开始向外以一种个性化方式扩展。
AC尼尔森公司饮料—酒精部门的总监布里安-莱奇纳指出,小瓶葡萄酒受到人们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们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当消费者饮用传统的750ml玻璃瓶装葡萄酒的时候,显得有些落伍,因为得带着开瓶器,还要准备高脚玻璃杯,这种正式、古板的形象影响了葡萄酒的普及。而小瓶葡萄酒的出现则显得恰逢其时。它能帮消费者控制酒量,保持新鲜的口感,可以随时享受美酒而不必担心喝剩下的半瓶会浪费。
从健康角度来讲,小瓶化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以最常见的12度左右酒精含量的葡萄酒为例,男性每天不超过400ml、女性每天不超过300ml就都是适量的饮用。
在业界人士看来,除了健康与个性化需求之外,小瓶装葡萄酒还有这诸多优势——例如其更方便多人聚餐时不同的选择、方便试饮等等。
例如当两人聚餐之时,可以每人选择一支小瓶装不同口味的葡萄酒,喝得少也喝得更好,不必两人同饮一款750ml装的葡萄酒。也可选择一白一红,让这次晚餐搭配变得丰富起来。
或者当消费者对于该款葡萄酒的口味不确定的时候,可以花费较少的钱试饮一下,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
小瓶装葡萄酒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虽然现在难与普通规格装葡萄酒相比肩,但是其依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家庭消费
撑起小瓶葡萄酒的天空
尽管有着诸多优势,但是相对而言,目前小瓶装葡萄酒仍为市场之中的小品类。
“一个是消费习惯限制,一个是消费场景限制。”陕西业界人士刘强认为,小瓶装虽然渐成潮流,但是从消费习惯上来讲,传统消费者大多接受普通装产品,而从消费场景上来讲,小瓶装不适应于宴会场合。
据悉,目前小瓶装的消费者多为年轻人,中老年消费者大多选择普通规格产品。
“西方葡萄酒文化之中,关于葡萄酒的礼仪很多,小瓶酒很难展现这些内容。”刘强称,中国的葡萄酒粉丝大都信奉传统,他们对于葡萄酒的佐餐要求都很细致化、程式化。
“譬如现在很多葡萄酒瓶盖采用螺旋塞,类似于啤酒,这让很多消费者不可接受。”他说,这虽然方便消费者随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时饮用,但却破坏掉了葡萄酒饮用的仪式感,而且部分消费者采用吸管的形式饮用小瓶装葡萄酒、类似于喝汽水,同样不被传统所接受。忽视传统饮酒文化,导致了部分死忠消费者对于小瓶不看好。
“公务、商务宴饮虽然在萎缩,但仍是中国葡萄酒重要市场,此外,送礼的市场也不容忽视。”营销专家李峰认为,这几个层面内小瓶酒难有作为。
虽然小瓶装葡萄酒是经济实用化、节约化的产物,但是小瓶装的包装生产成本实际上较之于普通装高——同款产品下,小瓶装价格低于大瓶装,但是其单位成本则高于大瓶装,这也被看作是阻碍小瓶装发展的一个因素。
2013年数据显示,ASC、桃乐丝、捷成等国内大型葡萄酒代理商的业务范围之中,小瓶装葡萄酒在国内业务只占很小的分量。如捷成的销售比例占不到1%;而即使是以375ml装葡萄酒为业务特色的Enoteca,也只占总销售额约11%。
“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适应消费场景化需求,营造更多适宜小瓶装产品的消费氛围。” 李峰认为,抓住年轻消费者个性化、便捷化的需求,在消费场景的营造上、推广上多下功夫,小瓶酒还是可以大有作为。
家庭消费、私人场合消费被看作是小瓶酒的重要消费场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以中国的人口基数而言其数量是庞大的。在大众日常性消费超越政商应酬性消费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家庭将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要载体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家庭消费,更为注重性价比、注重健康化因素,而小瓶装葡萄酒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若未来能够在性价比上更进一步,则可以收获更多家庭消费者。
场景化消费还需企业的推动与打造,要求其拓展更多消费场景——譬如夜店、餐饮店、乃至于街头小店。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