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借道孔子学院力推国际化进程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4-15 18:03 作者:尹贵超
 一所以中国饮食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一场以中国酒文化为主题的高层次研讨会,一次中外学者智慧与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或许能为眼下中国白酒盲目无章法的国际化之路带来一丝启迪和一些感悟。
     3月26日,由中国江南大学和全球食品科学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建的孔子学院在罗伯特·蒙大维葡萄酒与食品科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酒专题国际研讨会(Understanding Jiu: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lcoholic Beverages in China)。
     这场研讨会的亮点在于把科学、技术、文化与历史融为了一体,参与者都是各个行业的顶级专家学者,对贯穿其中的中国酒文化更是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索,“这不仅仅在美国加州属于首次,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鲜见,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成果值得我们国内酒类企业借鉴学习。”江南大学副校长、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徐岩教授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文化“使者”
     一直担当传播中国文化和汉语教育“使者”的孔子学院,这一次则向异国他乡的民众们推荐了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机构,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
     2013年9月16日,江南大学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UCDCI)揭牌仪式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蒙大维中心隆重举行。据悉,该孔子学院系江南大学合作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全球首家以中国饮食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而《华夏酒报》记者也了解到,这所独特的孔子学院的建立,还首次获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复函。
     据徐岩教授介绍,在江南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UC Davis孔子学院自2013年9月正式成立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传播中华文化的活动,尤其是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两校在原有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又围绕传统的中国食品、中国酒的特色,在校际合作的基础上,还延伸到了两国产业的交流领域。“我们通过建立产业组织的对接,逐渐促进了中国食品和饮料走向美国和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发展中的软实力。”徐岩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孔子学院院长奚密则表示,孔子学院的主旨就是让中西方文化进行一种融合,而重点则是在饮食文化上,其中对茶和酒则比较重视。“因为中国的酒和西方的酒其实有很大差别,所以这样一个东西文化的结合我们也觉得非常有意义,对于我们的教授、学生,还有整个北加州社区,其实我们看出这一年来已经有很好的成绩了。”
世界舞台
     应该说,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而进入行业调整期之后,更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开始把目光伸向海外市场,谋求布局自己的世界舞台,茅台、五粮液以及汾酒、古井贡等白酒企业纷纷“出海”,动作频频。
     五粮液在2013年就高调宣布投入巨资以“和谐之美,中国五粮液”为宣传口号在全球70多个电视台播出,以此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认为,目前白酒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除了要“着眼于内”,从国企改革、产业整合等方面进行自身改革与调整,还需“着眼于外”,走真正的国际化道路,将推动白酒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茅台和红星二锅头分别在2014年巴西举办的第21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上获奖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白酒的实力。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看来,红星蓝瓶二锅头能够获得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大奖,说明当前国内消费特点与国际烈性酒风范之间正在不断交融。“同样,白酒的国际化进程,应该是对历史、文化的自然延续,与国内市场的创新发展之间产生互动,针对品质风格、饮用方式等细节,多做些引导和创新的务实工作。”
    当中国消费者的欣赏品位和现实需求不断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市场已经就在我们身边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边界也已经变得模糊起来,对于传统白酒,国际化不仅是走出去的问题,而是对自身的深刻转变,发挥自身的特色,来满足全球酒类市场的新生消费需求。
     在上述的中美孔子学院酒文化研讨会中,徐岩教授也做了主题演讲,着重介绍了白酒、黄酒中独有的酿造技术,酒曲的发明和应用。在他看来,中国酒酿造的原料、发酵的微生物、发酵方式、蒸馏(白酒)方式以及贮存陈酿方式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它的悠久历史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据悉,此次研讨会还实现了多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合作,涵括了酒与历史、文学、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中国酒的起源与发展,酿造技术的历史变迁,发酵与蒸馏过程的技术革新,白酒、黄酒等中国特有的酒类在中国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中国和欧亚饮酒文化起源的六大猜想,古典文学诗歌中的饮酒文化等等。
     而其中的一个细节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McGovern教授还现场分享了其对中国酒研究史上的新发现:早在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而这一发现将中国酿酒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2000年,也证明了中国有世界最早的酒与酒文化。
     事实上,尽管我们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和酒文化,也有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但从徐岩的走访调研来看,美国的消费者们对中国的白酒还是非常不了解的。
     “尽管,我们团队通过每年在国际上发表研究性文章,国际会议上介绍我的研究,也得到国际学术同行的邀请在多本国际蒸馏酒的专业著作中撰写中国酒的章节,但白酒还是没有真正走到这些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酒是怎么回事。”焦虑与期待之中,徐岩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术同行之间的交流来搭建一个推广中国酒文化的平台,而孔子学院无疑成了最佳的平台。
     要讲清楚中国的白酒,让白酒真正走出国门,单纯依靠技术和数据是不够的,通过渠道走销售模式增加的量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在徐岩看来,如何多方位地传播中国酒和酒文化,尤其是结合国外消费和消费者的特点,科学地介绍中国的食品、饮品,使国际消费者通过中国的食品来逐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同时培养中国食品的国际消费群体,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顶层设计
     相比于如今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葡萄酒,中国的白酒显然在国际化的征程中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名酒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国际市场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之伴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抬升,作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国粹之一的白酒进入全球市场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白酒企业们甚至是背后的政府部门,都要转换思路,开启新的国际化之路。
     目前,所谓白酒的国际化往往过于单调和单打独斗,企业仅仅注重开拓市场、刻意争取消费者了,而没有找到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去表现和推广白酒独特的风格和背后的价值。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秋喜分析认为,中国白酒之所以处于如此尴尬、残酷的境地,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白酒在国外不容易被接受;另一方面是缺乏足以支撑中国白酒国际化发展的标准化战略和技术标准体系,成为白酒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李秋喜建议,中国应该实施白酒国际标准化战略,充分利用消费大国的市场地位,逐步参与到国际饮料酒市场规则的构建和完善工作当中,取得在国际烈性酒标准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与话语权,使白酒标准成为国际饮料酒市场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伴随着市场形势的严峻,白酒的国际化已经不仅仅是哪一个企业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行业或者说是包含了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问题了。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国家精心设计、策划的国家战略,需要我们整个行业很好地研究和推进的工作,绝对不是现在认为的只靠文化的输出就自然出去了那么简单;也不是靠企业把酒铺到到国外那么容易;更不是只停留在买酒层面那些肤浅的思考。”在徐岩看来,以往企业的路显然“费时费力,还没有效果。”
     这也是为何唐桥在今年两会中希望把“中国白酒金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靠政府这只手对白酒产品乃至白酒文化向前推的原因。
     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白酒与中国白酒文化,这是整个行业的责任。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徐岩也建议应该在顶层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逐步推进。
     “到这个时候了!”徐岩说。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