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啤酒新法则:关注“消费者第一感受”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2-11 03:50 作者:石磊
     参观者们出入于发酵、灌装和质检等生产部门,同时也穿行在茂密的椰林、植被之间,触目所及尽是大王椰、小叶榕,花园流水、移步换景;在厂区内花坪深处的员工小酒吧,参观者们与“80后品酒师”互动品酒;活动接近尾声时,参观者们挥锹铲土,亲手种下木棉花,为这座美丽的啤酒花园又添增了一抹绿色。
     据华润雪花啤酒广东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刘超介绍,雪花啤酒东莞工厂建于2004年,是雪花的首家自建工厂,这家工厂的建立,是雪花啤酒发展战略的一个标志性节点。东莞工厂建立之际,正值啤酒行业如火如荼的“资本”时代,啤酒巨头们挥舞着并购大旗,跑马圈地寻求规模优势。而此时的雪花啤酒自1994年成立以来,历经10年时间,先后通过购并、合资等方式,将中国30多家啤酒企业收入囊中,产能达到486万千升,在产能和规模积累的基础上,雪花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种种新的理念与模式,需要树立一个优秀的样本标杆。经过长时间细致的考察论证,2004年,雪花啤酒在华南市场布局,落子珠江三角洲,正式在东莞建厂。
     今天,在雪花啤酒东莞工厂,我们能够清晰解读出雪花对啤酒行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判断。比如自动化建厂的探索,雪花东莞工厂在建立之初,便引进全套进口霍夫曼糖化设备和全套德国凯塞曼阀门,引入国内最大的40吨霍夫曼麦芽粉碎机、全套阿法拉伐酵母扩培系统、国内首条克朗斯灌装线以及瑞士FILTROX过滤机……这些设备即便在建厂十年后的今天,其自动化程度仍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比如对生态酿造的探索,啤酒生产企业往往是耗能大户,雪花东莞工厂却是绿色低碳的典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莞工厂酿造啤酒所采用的热能全部是新能源,在购买蒸汽等新能源上也不惜重金,其中80%是由购买相邻电厂发电时产生的蒸汽提供,剩余的20%则由燃烧天然气来补足,且排放物废气氮氧化物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
     当然,生态酿造并不仅仅是高投入,还为东莞工厂带来了实际收益,通过将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沼气与附近天然气供应商进行能源置换,使处理过的废水得到二次利用。据悉,到2020年雪花啤酒要实现每生产1000千升啤酒消耗700兆焦的能耗目标,这意味着雪花啤酒的“绿色”指标上将领跑全球同业。
     而东莞工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其生态化建造与景观,这背后是雪花对啤酒文化的延伸探索。与纯工业化产物不同的是,东莞啤酒厂建设之初就设计为“可供消费者体验的生态园”,精心规划了参观线路、建造了花园、小酒吧,并且沿用国际上最前沿的工厂设计理念,设置了专供消费者参观的通道和开放空间,拉近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据了解,东莞工厂的厂区总面积约为15.6万平方米,而绿化面积就超过了2万平方米,比两个标准足球场还大,约占主厂区面积的13%。厂区内种植了数十种景观绿植,包括大王椰、大叶榕、小叶榕、小叶桉、木棉花、四季桂、白玉兰、勒杜鹃等等,四季各有别致景观。雪花啤酒东莞工厂的绿化景观由专门的园艺师负责打理,厂区内的草皮一年四次进行集中保养,甚至细致到为不同植物的施肥都会“私人定制”,景观植物也由专人进行标准化修剪。
     这样一座“啤酒花园”,传递出更加丰富的文化信息,表达了绿色、健康的生活主张,这是啤酒文化体系中所未曾有过的,事实上这也正是当前消费者的需求热点。在雪花啤酒东莞工厂,啤酒文化向消费者实际需求贴近了一大步,也是向着未来迈进了一大步。
关注“消费者第一感受”
是啤酒行业更加成熟的标志
     与白酒、葡萄酒的剧烈调整相比,啤酒行业在近两年始终保持着稳健节奏,但这并非意味着啤酒市场的一成不变。相反,中国啤酒市场的新格局已然到来,新的竞争法则呼之欲出。如果被眼前的平静景象所迷惑,或将市场调整的前期征兆诉诸于“天气原因”,那很可能在下一个市场周期陷入被动。
     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去年下半年连续六个月产量同比持续下滑,对此,业内普遍给出 “天气比较异常”、“消费环境不景气”的解释。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当前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已达34.2升/年,已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3升/年,国内啤酒消费总量正趋于饱和;另外,中国的进口啤酒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在2013年涨幅高达65.6%,虽然其总量还微乎其微,但却表明国内市场对啤酒的消费需求更趋差异化和特色化,由单一关注价格,转而关注品牌、品质、文化、服务和口碑等综合元素,最终归结于对消费者“第一感受”的深度关注。
     一方面是啤酒市场总量的饱和;另一方面是核心竞争要素的转移,新的市场格局,势必产生新的竞争法则,并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对此,《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副总编陈思廷认为,啤酒行业确实需要颠覆旧规则,创造新规则。“以往,啤酒的营销规则与可乐很相似,让消费者见得到、买得起,也就是靠渠道与价格致胜。在特定阶段,这种规则确实具有突出的市场作用,但现在已经力不从心了。”他具体分析说,因为消费者的关注点已经转移,以往是“场所忠诚”式的啤酒消费,即消费场所有什么啤酒,消费者就喝什么啤酒,而现在更多是品牌忠诚、产品忠诚,再进一步说,是品质忠诚和口感忠诚。“这是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一个标志,行业竞争法则必须与之相适应,回归产品和文化的本质,关注消费者的真实感受,才能发挥作用,占有市场。”
     在陈思廷看来,雪花啤酒东莞工厂所传递出的,正是适应未来市场的竞争法则,通过生态工厂和生态酿造,赋予产品更多的内涵价值,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创造更高品质与品位的啤酒消费体验。“其实不仅是东莞工厂,雪花的整个第一酿造活动,都是致力于啤酒消费体验的提高,从品质、服务和文化等各个层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陈思廷说,作为“双千万吨”的行业领跑者,雪花啤酒通过树立新的竞争规则,将对啤酒行业发展带来更有力的推动。
啤酒文化植根中国元素
以飨消费者
     依据新的竞争法则来推导,文化对于啤酒的品牌格局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因为只有文化才能给予消费者更高层次的精神感受。文化主导竞争,文化决定发展,这也是酒类行业的普遍性规律。
     正如葡萄酒并非千篇一律的浪漫,白酒也不是一味古老厚重,以文化为依据的品牌格局,应该更加细致和鲜明。对于中国的啤酒品牌,也应该在激情、运动、年轻的共性诉求上再进一步,当啤酒产品从品种、品质、风味的同质化困局中解脱出来,啤酒品牌同样要改变雷同的面孔,以各具核心价值诉求的文化形象示人。
     雪花在中国元素与啤酒文化的融合方面已经领先一步,比如雪花长期以来的勇闯天涯、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等传播活动,形成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品牌文化主张。而在雪花啤酒东莞工厂的生态之美中,令人对啤酒文化的未来发展更多遐想。
     在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中,素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人们的饮酒场所,不仅限于大雅之堂或闹市之中,而遍布山水美景之中,舟楫车船之上。曹操在赤壁的战船上吟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王羲之醉游兰亭,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兰亭集序》。将这种高雅情趣置之于现代,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应该是青山绿水、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是陶冶自我、洗练身心的精神体验。这与花园式工厂、生态酿造等具有良好的结合点,啤酒文化与中国传统酒文化,能否更有效地融合?“雪花·第一酿造”或许做出了解答。
     从服务到体验,从生态到文化,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竞争升级,它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的成熟与进步。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