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疆伊力特股份有限公司酿酒一厂厂区内,酒香沁人心脾,酿酒车间里,工人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着。
2014年度,酒一厂获得公司酿酒生产先进单位,厂领导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得益于酒一厂有一批优秀的班组长,他们爱岗敬业、身体力行,严格工艺规程,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霍华、朱远洪、管红龙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当记者走进一班班长霍华所在的一车间时,正巧碰见他正在对窖壁进行养护,只见他仔细地用抹子把窖壁抹光,又用保养液把窖壁一点点泼湿,动作娴熟而认真,一丝不苟。
谈到清窖养窖工作,霍华恳切地说:“这项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班组的出酒率和名酒率,所以每一锅下到窖池里,我们都要把窖壁洒湿,这样才能让微生物更加活跃,糟醅才能发酵的更好。”
霍华1994年开始任酿酒班长,在工作上,他的眼里从不揉沙子,一切按工艺执行,坚持在养窖、下窖、装甑上做到一个“细”字。正是这个“细”字让霍华的班组连续多年提前完成任务,稳居前三名。
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霍华自己首先做到。
每个工作日,霍华都是提前半小时进工房,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用开水把窖边的霉边烫掉,消毒杀菌,揭窖皮泥等,酿酒生产中每一个环节他都干得很细,不怕苦不怕累,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大家的心齐了,跟着他一块干。粮蒸好了,有利于出酒;窖池养护好了,有利于微生物富集。出酒率、名酒率走在全厂前列,产量稳定,月工资平均6000余元,大家都干得开心。
朱远洪是八班班长,在2015年第一季度劳动竞赛中他所带的班获得班组管理奖400元,安全监护奖200元,设备清洁卫生奖200元。捧着大红包,朱远洪的脸上乐开了花。
见到朱远洪的时候,他正在上中班,班员们也都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工作着,记者看到,不论是下窖、摊凉还是拉锅间隙,每个人随时都在擦拭机器,打扫地面。
朱远洪说:“酿酒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但对设备的保养和清洁成为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洁难度大,死角多,要想保持干净,清洁工作变得很繁琐。我们现在都是把卫生区域分到人头,哪里脏了随时有人做保洁,我自己首先带头做好,然后再多检查多督促吧,我们班里都是有分工也有互助,如果有人备曲去了,其他人就帮忙做他的卫生,大家相处的都很友好。工作做好了,获得了厂里的奖励,全班都高兴。”
十二班班长管红龙是酒一厂唯一的一个大班班长,他所在的工房是一套酿酒机械化设备,两个班共同使用,考虑到这个情况,厂里决定挑选一位技术上、能力上都过硬的班长来负责这两个班的生产,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管红龙的肩上。
走进十二班所在的工房时,管红龙正在查看摊凉机上糟醅的温度,与之前相比,现在两个班的生产现场和窖池状态,不仅人多了,活多了,操心也多了。因此,他上班总是提前1个小时进工房,做准备工作。但看得出来,这个瘦削的年轻人充满了干劲。
管红龙说:“现在使用机器设备拌料、摊凉,温度都匀了,挺好的。但是使用机器,不安全隐患也比较多,你看我们这台机器很高,站在这面看不到那面,我就经常给大家说上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着另一面有没有人,我也经常盯着。大家在一起工作,每天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长,都是来上班挣钱,都想生活的更好,谁受了伤都会让人心痛。”
“现在管理这个14人的大班,安全、窖池、人员、卫生、双轮底、堆积发酵……确实操心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每周都开班会,大家坐在一起总结工作,我都是先问我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的,对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大家有什么意见。大家相处时间长了,脾气都摸透了。都能开诚布公的谈出自己的想法,挺好的。”
望着这些朴实少言,默默奉献的“兵大头”们,留给我内心的更多的是感动。在这里,他们辛勤工作,用自己几十年经验技术酿造着美酒。虽然他们自己很少走出这片热土,但他们酿造出来的美酒却香飘神州大地,走进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