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蓝色经典”的蓝色魅力
来源:  2015-12-21 07:37 作者: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洋河蓝色经典系列”有3款产品: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均堪称现代包装与传统美学成功嫁接的优秀样本。在其广告宣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最高远的是天空,最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的共同推动下, 唱响了洋河全力打造“绵柔型”白酒经典之作的号角。

  当2003年“洋河蓝色经典”正式上市且提出蓝色品牌文化诉求时,立即引起了市场的极大震撼。据悉,“洋河蓝色经典”面市当年便销售过千万元,至今连续10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白酒行业的神话和奇迹。

     愈刮愈猛的“蓝色风暴”挟一股时尚与新潮之气,进入消费市场。那么,“洋河蓝色经典”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蓝色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白酒消费者?

  与众不同的“蓝”

     2003年以前的酒品货架上,白酒外包装大都以红色、黄色为基色,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喜庆的情感元素。

  而洋河酒厂却独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蓝色,并将试制的“洋河蓝色经典”系列样品拿到全国糖酒会上,一时引起行业哗然。

     当时江苏洋河酒厂的相关负责人坚持认定:“蓝色”是与众不同,正是我们要选择的,而洋河的未来也必须建立在差异化和创新性的营销之上。

     蓝色,象征着时尚与潮流,深蓝色更容易使人联想到大海,以及大海的深沉特征,将大海所具有的特点移植到产品上来,这将使消费者在看到产品时联想到大海的博大胸怀,而消费者购买该产品也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及消费品位。

  为此,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产品一反常态,打破白酒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的老传统,将蓝色固化为产品标志色,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凸显了产品个性。

     一位洋河酒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公司高层关于“色差”这一问题有其深层次的考虑:追求白酒外包装的红、黄色调是同中国文化相关的,内河文化是一种“黄色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相对比较保守的文化;海洋文化则是“蓝色文化”,是一种代表开放、走向世界的文化。

  近日,在南京市雨花台开发区的苏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的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董事长张雨柏谈到,蓝色所代表的博大、深远与开放,恰恰是现代人生活方式与特征的写照,迎合了现代人的情感需要。

     据了解,当时定位于蓝色后,张雨柏亲自带领公司研发人员,对包装厂家提供的物料进行上百次的色度调试实验,最终选定了蓝色经典3款产品“海之蓝”、“天之蓝”和“梦之蓝”的瓶身造型、色调以及“外衣”。此时,只差一个设计者了。  

  抢眼的视觉冲击力

     被业界赞誉“印刷工艺创新设计第一人”的赵友清,是一个艺术家型的人物,短发、下巴留着一小撮胡须。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天之蓝”产品包装工艺设计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设计极具艺术性、造型别致的“天之蓝”包装盒身与洋河酒瓶通体的蓝色浑然一体,表达出了产品所要宣传的特点和意境。“这能激起消费者保存的欲望, 洋河蓝色经典之‘天之蓝’的包装盒是蓝色的,酒瓶与酒盒一致,视觉上更有冲击力。”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著名品牌大师马克戈尔曾有句名言:“包装就是一部半秒钟的商业广告。”在群雄纷争的市场中,为了便于形象传播,势必要采用简约的包装设计,以达到冲击消费者视觉的效果。这要求我们设计师必须第一时间给消费者第一的消费印象。

  赵友清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自己设计的这款洋河经典“天之蓝”的包装盒身最得意之处在于设计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在商超达到了最抢眼的视觉冲击力。

     谈到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天之蓝”产品包装工艺设计的设计理念时,赵友清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说,“为了做好该项目,我给自己定的设计要求是:不能雷同于现有白酒包装的设计手法;做到真正超直观的防伪;进入商超及餐饮柜台后5米外距离第一时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必须给消费者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设计及打样调试时间用了半年时间,整个工作从深圳到珠海两地对接有十多次,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但最多的是技术方面,就是光刻材料设计和印刷设计在生产工艺上的难度。

     后来,赵友清决定用全新的设计手段开展该项目的策略设计技术开发,他破旧立新引进了美国最新光刻技术,通过设计手段,将印刷技术和科技材料完美的结合,打造出一款引领白酒包装新形象的印刷新技术——光刻定位,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光线下看到的效果不同,图案立体感也特别强。

     在采访中,赵友清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在设计过程中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了设计上是他的一大创新,尤其是在印刷技术方面上设计借鉴了美国全息光刻技术。如果我们继续沿用传统工艺,不但会让包材组合程序复杂,还将增加成本。

  赵友清介绍说:“我们在包材设计上面运用了从二维转化到三维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的运用是为了与视觉层面形成区别,发挥它的防伪功能,让识别真伪的方式变得直观、直接。而且运行下来整个原材料包材成本比传统包材成本节省了30%左右。完成后的设计作品我们也很满意,它可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来奇幻多变的效果。”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