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红山酒祖”文化为何折服著名专家?
来源:  2015-12-21 07:33 作者:


中国著名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雷广臻教授应邀参加三沟酒业150周年庆典品鉴会做“红山酒祖与红山文化”报告。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会长栗永清在品鉴会上发言



中国芝麻香酒研究院院士高月明点评芝麻香酒



专家云集规模空前



总工王世伟介绍三沟酒工艺特点

    2012年5月29日,辽宁三沟酒业在阜新迎宾馆举办了“三沟绵劲白酒品鉴会”和“应用有效微生物研制北方芝麻香型白酒鉴定会”。  

    因为三沟酒业在150周年庆典仪式上推出了具有8000年文化的“红山酒祖”,引来国内众多媒体关注,中国之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很快向全国进行了报道。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白酒专家组成员高月明、王贵玉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白酒专家组成员栗永清、刘洪晃,两个协会4位资深专家齐聚三沟酒业,足见国家行业协会对红山酒祖8000年文化的重视!  

    品鉴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三沟53°红山酒祖,清亮微黄透明、芝麻香明显,香气舒雅,空杯留香持久,口味绵柔细腻,余香悠长,芝麻香风格典型。 

    三沟52°私酿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多粮复合香气幽雅、口味醇厚绵劲、香味谐调、酒体丰满、余味悠长、浓香风格典型。 

    三沟68°火狐狸酒,无色透明、酒香浓郁、醇厚谐调、甘冽,余味爽净,后味持久,浓香风格典型。 

    据三沟酒业董事长吴铮介绍,这三款产品,都是三沟酒业的高端产品,其中火狐狸酒系列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特供酒。  

    鉴定会上,专家组更对三沟酒业酿造的北方芝麻香白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是将多种粮食作为发酵原料,对增加酒香气和口味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大麦芽的合理使用,提升了酒的风味水平,属全国首创;二是选用多种微生物参与固态法白酒酿造,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精华,又融合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项目创造的高温大曲加细菌曲,酯化红曲,大黄曲霉麸曲,多曲多微共酵工艺,强化了原料中蛋白质的分解;加速了发酵中美拉德反应的进行;增加了酒中芝麻香成份的品种和数量,这套多曲多微共酵工艺,经检索查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属国内首创;三是该工艺生产的芝麻香型白酒,经权威部门检测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国标GB20824—2007优级品要求,感官指标经国家级白酒评委感官鉴评认为:清亮微黄透明、芝麻香明显,香气舒雅,空杯留香持久,口味绵柔细腻,余香悠长,芝麻香风格典型,项目水平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品鉴会上,中国红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专家雷广臻图文并茂的做了“红山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三沟红山酒祖与8000年红山文化源头关系”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著名专家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雷广臻教授认为,“红山酒祖”占领了中国酒文化的战略至高点。红山酒祖酒的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采天地之精华,用地球上最古老的“谷”酿造而成;二是承古人之传统,八千年前的北方有了酒具,并用酒来祭祀祖先,当时的人可能掌握了酿酒技术;三是集今人之智慧,红山酒祖酒融合了龙凤文化的精华,外观取像于“中华第一龙”。  

    雷广臻教授指出,八千年前的阜新地区不仅是谷物的起源地,龙文化的起源地,更可能是中国白酒文化的起源地。 

    中国芝麻香酒研究院院士、中国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说,三沟白酒不但酿造工艺有着鲜明的技术创新特征,在对东北白酒文化的汲取上,同样是创新不断。新产品红山酒祖,其文化地位应该和红山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一样重要,但其市场地位与文化地位相匹配还需要企业、行业及政府的合力打造。 

    高月明指出,三沟酒业这次品鉴会,请权威文化专家现场阐述特色文化为新产品“背书”,这在国内是首创,足见企业在文化汲取上的高度自信,也为国内白酒品鉴会提供了创新范例。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著名白酒专家栗永清说,三沟酒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已注重品牌核心价值的挖掘,产品文化内涵的塑造,市场文化营销的运用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说成效显著。三沟酒业以文化提升品牌,以文化宣传品牌,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值得三省同行学习借鉴的。  

    栗永清举例说,对红山文化源头文化的挖掘,让三沟酒业与北方游牧部落风土人情相融合,找到了“坦荡文化”的根据;对道教宗师张三丰故里文化的挖掘,让三沟酒业与道教理论相融合,找到了“绵劲文化”的根据;将三沟酒特质与东北人性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东北酒演绎东北文化的佳作;三沟酒业通过体育营销请巴特尔为形象代言人,体现出酒与健康,酒与名人的自然关联、内在气质的和谐统一。 

    栗永清指出,三沟酒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品牌文化。一是以中国独有的红山文化为统领,以道教文化为企业文化主线,以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宗旨,将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三沟品牌的由来,与三沟新建设的生态工业园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将“坦荡”一词的解释更加系统化、紧密化。以“坦荡”说人,可用“真心实意”、“实实在在”来解释;以“坦荡”说酒,可以用“真粮”、“真酿”、“真贮”来描述;以“坦荡”说企,可以用“做实在人,酿实在酒,给实在人喝”来表达。

    中国白酒文化的起源地在阜新吗? 

    2012年5月29日,辽宁三沟酒业在阜新迎宾馆举办的“三沟绵劲白酒品鉴会”上,中国红山文化研究著名专家雷广臻教授语惊四座:八千年前的阜新地区不仅是谷物的起源地,龙文化的起源地,更可能是中国白酒文化的起源地。 

    雷广臻教授认为,“红山酒祖”所以占领了中国酒文化的至高点,在于辽宁三沟酒业推出的这款产品,其文化要素拥有了三个重要方面:一是采天地之精华,用地球上最古老的“谷”酿造而成;二是承古人之传统,八千年前的北方有了酒具,并用酒来祭祀祖先,当时的人可能掌握了酿酒技术;三是集今人之智慧,红山酒祖酒融合了龙凤文化的精华,外观取像于“中华第一龙”。
  
    关于酒原料的起源,专家普遍认为酒的原料应该是多种谷物。长久以来,关于谷物的起源一直是个学术争论问题,但目前可以确定谷物起源于被子植物。

    权威考古证实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是辽宁古果,它起源于辽宁西部。辽宁古果属于古果科(该科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两种化石植物),它们的生存年代为距今 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比以往发现的被子植物早1500万年,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这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我国辽宁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从辽宁古果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态特征清晰可见。因此,研究谷物先要了解被子植物,包括阜新地区在内的东北地区是被子植物的发源地。当然,当时的被子植物都是野生的。
  
    关于人工培育糜子、谷子的起源与白酒的关系,雷广臻教授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学会了人工培育谷物,当时中国形成了两大谷物种植区,北方是粟作区,南方是稻作区。 

    他说,距今约八千年前,在东北地区的牤牛河两岸出现了查海-兴隆洼文化,即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和辽西阜新的查海文化。两者应为同时期的文化,文化面貌也很相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近。

    2001-2003年考古人员在敖汉旗兴隆沟发掘时,采集并且浮选了1500多份土样,然后在实验室对浮选结果进行识别、鉴定,从中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谷粒,90%是糜子,10%是谷子。
  
    经过鉴定,这些谷物完全是人工栽培形态。来访的加拿大、英国的专家在观察了这些谷粒后也认为,兴隆沟出土的糜子、谷子毫无疑问是人工栽培形成的。
  
    随后,科学家将少量碳化谷粒送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C14鉴定,鉴定结果证实这些谷物的年代在距今7700-8000年之间。
 
    雷广臻教授说,这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2700年。因此,西辽河上游包括阜新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很有可能是这两种谷物的起源地。 

    关于酒具与白酒的关系,雷广臻教授说,酒具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在阜新查海文化中曾发现两个完整的小陶杯,可能与饮酒、饮汤有关;红山文化也出土过小型陶杯,关于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饮酒有关。
 
    就红山文化与“酒祖”文化的关系,雷广臻教授说,三沟酒业设计推出了新产品“红山酒祖”,其文化依据在于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之一。查海文化距今约8000年,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6500年,两者在文化面貌上有前后继承关系。 

    查海文化发现了大型石塑龙和龙鳞纹的陶片,学术界多数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龙形之一;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真玉制品玉玦、玉匕。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对查海文化评价极高,称之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阜新也发现了红山文化遗址。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乡胡头沟村,这里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如玉鸮(即猫头鹰)、玉龟、玉鳖。
  
    雷广臻教授说,红山文化敬祖。红山文化敬重祖先,花费巨大的时间、人力、物力营建积石冢,安置祖先的遗体,并随葬精美的玉器,这是社会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可能是中国龙形的重要源头,其造型与甲骨文的龙字形态极为相近。 

    他指出,红山人修建了敬奉祖宗的神庙。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女神庙,是专门供奉祖先和神灵的祭祀建筑,其中出土的女神头像方颅阔面,以玉为睛,生动传神。女神为蒙古利亚人种,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远祖。酒最先可能是用于祭祀先祖的神奇之物。由此也可以证明,八千年前的阜新地区可能是中国白酒文化的起源地。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