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郎酒的“软肋”在哪?
来源:  2015-12-21 07:32 作者:

    今年年初,郎酒提出了 “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的新目标。300亿元,一个响亮而激动人心的伟大数字,而在一路狂飙中,郎酒隐患也渐露。


     近几年,郎酒力推 “群狼策略”,即高打“神采飞扬——中国郎”,又高举“酱香经典——红花郎”,还有打造新郎酒的“浓头酱尾”,阵势可谓够强,却令人难于取舍、难于判断:到底哪个是郎酒的核心产品?郎酒这种似主非主、似辅非辅的操作手段,短期利于推动销售增长,但未来会影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多产品、多品牌战略短期会给企业带来销售额增长,但同时也给企业未来的品牌管控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作为一个主品牌,郎酒将来如何来覆盖其他子品牌,母品牌与子品牌如何形成协同作战,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销售战略如何进行有效融合,这都是郎酒急需解决的问题。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曾如此理想地设计:“无论‘中国郎’们喜欢喝什么香型的白酒,只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要你首选郎酒就行,只要你选了我,什么香型我都有!”从短期销售达成来看,郎酒能通过高举“三香并进”战略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没有独占性的香型竞争力,对品牌的伤害或将大于时下的销售增长。多香型策略给消费者所传达的信息比较混乱:郎酒到底是酱香、浓香还是兼香?


     事实上,郎酒在价格上也是在推行泛化运作。既有定价500元/瓶的高端酱香型代表产品,20年青花郎、15年红花郎,又有定价200元/瓶的兼香型代表产品,9年陈的中端新郎酒,更有40元/瓶—50元/瓶的低端如意郎等。这种高中低产品应有尽有、极不协调的价格策略,不宜打造产品的焦点品项和品牌的概念认知,尤其是对今后塑造郎酒高端形象带来无形的伤害。


     如果郎酒忽略了消费特性,在品牌、产品、香型、价格上到处一把抓,过分透支了企业资源、消费者资源,会稀释消费者对品牌的有效认同。


     从销售目标来看,郎酒力推的是不折不扣的大目标战略,迅速将企业规模、市场规模做大。但是,如果没有高明的战略支撑,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管理的各种“软肋”,对于企业、品牌来讲,或将陷入“步步惊心”的险境。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